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知识产权托管“托”出新飞跃

发布时间:2013/12/18 8:24:50 来源:《内蒙古日报》

  近几年来,内蒙古知识产权工作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倍感“惊喜”的新变化:专利申请与授权量持续增长,特别是2012年,自治区专利申请量达到4372件,授权量达3090件,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较托管前的2009年增长了近一倍。今年以来,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指引下,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深入探寻这一系列新变化的“原动力”,我区自2011年7月率先在全国启动的自治区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知识产权托管,即指企业将拥有的知识产权委托给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专业、系统的挖掘、管理、经营和保护。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田颖男则将其进一步解读为:“知识产权托管,就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管理服务,为企业节约资金,克服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匮乏的瓶颈,迅速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托管工程累计投入实施经费500多万元,共确定11家知识产权中介试点服务机构,服务入托企业260余家。2年来,入托企业的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
  对于内蒙古来说,知识产权托管工程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2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创新方法虽然刚刚起步,却已显示出其对企业创新发展和战略转型的强力支撑作用。
  打破人才短缺瓶颈 企业专利数量猛增
  “十—五”期间,我区专利申请量11573件,虽然从纵向比较取得长足发展,但专利申请、专利授权仅排在全国的第28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这与我区中小企业数量多、自主研发能力弱、技术依赖性强,缺乏信息、资金和专利人才等诸多困素不无关系。实施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后,通过专利中介机构把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引人到企业,破解了中小企业专利管理人才短缺的瓶颈,进而使企业专利数量实现“猛增”。
  “过去我们所有人都认为申报发明专利是—件多么高深的事,尤其是撰写机械行业发明专利申请书特别难。托管后,知识产权专家给我们培训,就拿—个纸杯做例子反复讲了—天,什么是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什么又是发明专利。当时就觉得,其实—个纸杯也能申请发明专利,茅塞顿开了,当年我们就申请了7项发明专利。”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经理贾占军兴奋地说。
  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过去每年都在不断的进行技术研发和革新,但由于对专利申报等环节不甚了解,虽然每年也在申报专利,但申报的数量和“含金量”都不高。托管工程开展后,经过知识产权专家等专业人士—次次的“点拨”,专利申报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以前每年申报专利数量在5~10件之间,经过托管服务以后,每年的申报数量在20~30之间,增加了50%以上。特别是发明专利从2006年到2009年之间共申报2项,在2011年至今,共申报了19项发明专利。”贾占军介绍。据了解,经过几年努力,到目前为止,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申报163项专利,获得授权专利114项。
  通过托管,使得技术人员“勇于”申报、“善于”申报专利,进而专利申报授权数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还有包钢。过去,包钢每年专利的申报量还不足10件。托管工程启动后,在包头市专利事务所组织下,初期为被托管的包钢集团30多家企业进行了每周—次的专利知识讲座,培训分层次进行,有技术人员,也有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培训人员达3400多人。
  “过去,普通技术人员总觉得专利离自己很远。通过培训,人们开始了解专利是什么,申报的流程又是怎么回事了。勇于申报了,也善于申报了。”包钢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2011年托管工程启动当年,包钢就完成专利申请130项,2012年253项,2013年截至上半年已经达到170多项。托管后,包钢专利的申请量已达577项,授权124项,而且大部分是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凡是实施托管工程的科技企业,专利申报数目毫无例外都实现了大幅度增加。包头市专利事务所选择了100家企业进行托管,在协议期内实现专利申请增长30%。乌海市在人托的21家企业中,有8家企业专利实现“零”的突破。
  包头稀土高新区知识产权局与包头北方股份有限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等40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先后签订了托管服务协议。托管前,这40家企业和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为142项,托管后申请量达到200多项。
  包头稀土高新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安平说:“我们把托管企业分成几个层次量身打造。没有专利的,我们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帮他实现专利零突破,例如阿特拉斯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托管前没有专利,托管后有了6项实用新型专利;针对有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却比较少的企业,我们就提高它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例如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是—项复杂、庞大且不断变革的制度,涵盖经济、科技、文化、法律诸多领域,知识产权的管理、运营工作需要高端专业人才。对于整日奔波于生产—线的企业技术人员来说,“隔行如隔山”,会对专利申请抱有—种神秘感。而托管工程让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深人到企业开展技术人员专利培训,打破了这种“隔阂”和神秘感。二者联手“挖掘专利”,使许多在过去因人们不了解专利或因专利申报流程烦锁而放弃申报的技术“升级为”专利。
  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了,使自主知识产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贾占军表示:“过去,我们的技术都用了好几年了才想起申报专利,现在,我们在图纸设计阶段就开始申报。”
  安平还进—步介绍,托管以后,托管企业不仅专利申报数目增加了,经过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指导,企业申报专利的质量也提高了。“过去—些企业申报专利,不太管到底能不能授权,而经过托管后专业人员深人企业,反复探讨,专利的质量明显提高,发明专利授权率达到60%,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率达到90%。
  激励机制“刷新”数量 创新体系“迸发”活力
  托管工程提高了托管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使许多在过去被人“忽略”的技术得以申报专利。不仅如此,托管工程实施以来,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这也是托管企业专利申报和授权数量在短时间内—再被“刷新”的另—个重要原因。
  “—个企业必须激发每—个技术人员的创造热情,建立奖励制度,激励机制,这就是创新体系。”托管中介服务机构欣洋瑞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负责人何淑珍说。
  被引人企业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和业内专业人员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打破隔阂的“科普式”的培训,而是帮助企业进行创新体系的构建。
  “今年我们制定了专利奖励办法,技术人员只要提出—个专利题目,我们就会奖励他2000元。如果提交了申请报告,就奖励3000元。通过了初审,就奖励4000元。以此类推,最后如果你申报了发明专利,并得到授权,奖金就会达到最高。我们把这种奖励办法叫做"滚动奖励",目的就是在企业里营造专利申报的积极性。”包头市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惜林说。
  包头市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是我区首家高科技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12年与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知识产权局签订了托管协议后,新申报了24项专利。
  包钢也同样实行了专利“滚动奖励”政策。
  “对于专利,我们给各厂下达了考核任务,同时还制定了"312612"奖励办法,即专利申报从外观专利被受理到发明专利被授权,我们会给予从低到高的不同的奖励。”包钢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人说。
  除了考核、奖励,还有扶持。托管单位专利申报费用由政府部分支助,这对于包头稀土研究院的青年技术人员来说,是—个极大的激励。“我们院里的年轻人大多没有大的课题,缺少资金支持,现在专利申报费不用自己出了,也让他们少了些财力上的压力。”包头稀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工程师贾涛说。据了解,包头稀土研究院自从和包头稀土高新区知识产权局签订了托管协议后,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从过去的年均申请4.31件,提高到年均8件,提高了近—倍。
  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人托后的企业在专利管理水平上有了—个质的飞跃。乌海市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陆续申请了专利,并且已经拥有了几项发明专利,2011年成为乌海市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中心的首批托管企业。管理中心先后帮其制定了“专利工作管理办法”、“专利奖励办法”、“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流程、权属及合同约定”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企业专利管理制度。有了制度保障和激励政策,企业技术人员有了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在包钢,通过托管工程构建起来的创新体系带来了实效。“我们的激励机制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激励—线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努力去发现问题,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技术,在技术成型后申报专利。”包钢—位负责人说。
  包钢无缝厂159精装部副部长张宝军,就是—个特别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专利托管工程实施两年来,他已申报了14项专利,其中7项得到了授权。他的这些授权新技术,许多都为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效益。
  过去车间的精整区没有钢管成型装置,六角形打包靠吊车吊起成型。张宝军经过仔细研究钢管的成型原理,自主设计出了新型钢管成型装置,并成功获得了专利—“—种用于钢管对齐的打包装置”。新装置能使钢管自动打包成型,而且可以免维护,每年维护费就可以节约60万元,再加上大幅增加了产量,降本增效达1000万元。
  “我们的机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机组,但在试生产的时候遇到—些小的设计缺陷,这就需要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消除这些缺陷。这样我们就能生产出世界—流的产品。”张宝军说。
  创新体系带来了创新氛围,张宝军所在的无缝厂159精装部,—个个困难迎刃而解,—项项创新应运而生,许多技术人员都像张宝军—样,去主动钻研如何能使生产更科学和高效。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就像—枚火种,不断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更成为不断激发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推手。
  引导企业良性循环 专利获得丰厚收益
  通过知识产权托管工程,试点企业的专利数猛增,怎样使尚未得到转化的专利得到转化,使没有产生经济效益的专利获得丰厚的收益,从而使企业走上—条创新、发展、再创新的良性循环轨道。这成为各地知识产权托管试点中介机构探索的重点工作之—。
  呼和浩特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托管的企业也同其他地区—样,专利数量增长较快。14家企业在人托初期拥有专利技术80件,截至到2013年4月已经增加到109余件,在托管期间增加了29件,增幅达36.25%。
  呼和浩特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卢军峰介绍,他们中介机构在实施知识产权托管工程中,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为企业提供专利展示交易平台,使在创办初期缺少资金等成长要素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顺利走上正轨。
  内蒙古鼎瑞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家靠专利技术起家的小微企业,不久前,他们研发的第三代医用外伤处置车,刚推向市场就收到几家区内外医院的订单,今年公司的销售额将突破500万元。但就是这样—家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也曾遇到过“无路可走”的窘境。
  2010年底,曾做过医生的田平绪,手握他在多年医疗实践中总结经验发明的医用外伤处置车专利,创办了内蒙古鼎瑞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虽然也得到了—些政府创新基金的支持,但早已把全部资金投人到产品研发和生产上的老田,再也没有能力将刚刚问世的产品推向市场了。“企业没有固定资产,设备不能作抵押,根本贷不上款,该借的朋友也借遍了。”
  正当他—筹莫展时,与他签订了知识产权托管协议的呼和浩特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出资,将他的产品带到了第五届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周进行展示。老田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的,没想到产品—展示就引起投资商的兴趣,—下子融到资金200万元。这些钱他—部分用于市场推广,—部分则用于进—步研发,当年又有4款新产品得以问世。
  今年,老田已经是8项专利的持有者了,他准备将它们—推向市场,但所需的大笔资金又成了难题。今年,北京科博会开展,得知老田的难题,呼和浩特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又出资将其核心产品带到了科博会进行展示,又融资了500万元。
  呼和浩特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托管企业主要实施的是量身打造式的服务。卢军峰说:“规模小、融资难—直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就鼎瑞康来说,这—点尤为突出,所以我们就千方百计想办法为他解决这—难题。而实践证明,尽可能为其创造展示交易机会,效果非常好。”从创新研发、取得专利产品,到将专利产品推向市场并通过其融资获取资金,再将资金用于新—轮创新研发,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将鼎瑞康带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而在科研单位包头稀土研究院,通过转让专利使用权获得了新的研发资金。“这两年,我们将3项专利使用权转让给别人实现产业化,通过这样的专利许可已经获得了40多万元的收益。”贾涛说。
  据了解,各试点城市也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包头稀土高新区知识产权局通过每个季度的专利技术交易成果会,把专利需求和转让信息集中起来建起了专利超市,让投资人和专利持有人对接互动,加快了专利技术的转化。
  随着科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了参与科技竞争、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有力工具。知识产权是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发挥着战略性资源的作用。作为新兴事物的知识产权托管工程,虽然仅仅运行了2年时间,但已显示出很大的成效。
  据悉,内蒙古知识产权局将进—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托管实施力度,扩大实施范围,出台“托管工程工作”细则,规范并提高托管工程实施水平,让自治区更多的企业从托管工程中受益。我们相信,在加快发展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的今天,知识产权托管工程还将在各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和影响力。(许晓岚 郭建新 张沛 杨锐刚)


(编辑:朱杉杉)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