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双汇大手笔海外收购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3/6/7 8:37:19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5月29日,在香港注册的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以71亿美元价格,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下称SFD),将创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金额最高纪录。
    据了解,SFD去年的销售额达到130亿美元,为双汇销售额的两倍。双汇收购SFD虽然算不上“蛇吞象”,但也算得上“小猪”吃“大猪”。6月3日,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赴双汇集团位于河南漯河市的总部采访,探寻收购背后的故事。
收购的底气
    双汇的大手笔收购引起市场的关注。那么,双汇如此的大手笔海外收购底气来自何处?
    双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李宏伟告诉记者,双汇集团近年来走国际化道路,积累丰富的资本运作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拥有过硬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现代化的物流管理,这应该是敢于收购、消化世界肉类企业巨头的基础。
    在双汇技术中心,记者看到150多名技术人员在各种精密的仪器前忙碌着,各个生产、加工环节的成品、半成品都被拿来在这里进行质量抽检和控制。负责专利工作的工程师郭世良告诉记者,这个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下设高温、低温、工艺流程、鲜冻品、包装材料、生物技术、饲料养殖、法规标准等8个研究所,以及包装设计部、质量检测中心两个支持部门;建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以及省级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发展成为以肉类技术研究为主,兼顾饲料、养殖、化工包装、香精香料等众多领域内的综合性研究开发中心。
    作为中国肉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早在2007年,双汇集团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公司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4000多台套;承担了“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冷却肉及低温肉制品保鲜通用技术研究”“肉制品发酵微生物资源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专利518件,其中发明专利11件;主持、参与制定火腿肠、冷却猪肉、肉鸡屠宰操作规程等国家、行业标准18项。
    目前,双汇集团已在全国13个省市建设了17个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年可消化3000万头生猪以及其它畜禽,带动周边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间接为150多万农民提供了就业,在我国肉业市场上牢牢占据了龙头企业的地位。
收购的目的
    记者独家了解到,此次71亿美元的收购额,仅仅只包括SFD的股权加债权。经过美国投资委员会等政府环节的批准后,双方将就SFD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这块的收购进行进一步的商谈。“SFD良好的技术和品牌形象是我们最为看重的。”双汇集团创始人万隆,为了这次收购,已经有1年时间基本都在香港坐镇,“现在中国支持大企业走出去,这是好事。SFD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规模最大、品牌美誉度最好、技术最先进。所以我们这次到美国收购,就是去选择SFD。收购以后,对实现双赢、实现我们在全球的扩张,都是一件好事。”
    记者了解到,也许出于保密原因,双汇集团上至高管,下至普通员工,几乎都是通过媒体报道才得知收购的消息,但他们多数对这次收购感到欣慰和自豪。“假如没有双汇20多年来技术实力和品牌培育的积累,SFD这块肉即使放在嘴边,咱也吞不了,吞下了咱也消化不动啊!”李宏伟表示。
    近年来,双汇集团引进先进的屠宰、加工专利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缩小与西方先进屠宰技术的差距。
在鲜冻品方面,双汇采用国际先进的冷分割加工工艺,经过严格的18道工序检验,加工前先进行零下20度的快速冷却、再进行缓慢冷却,使猪肉经过自然成熟过程,并在低温环境下进行精细分割,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长冷鲜肉的保质期。
    李宏伟表示,在2011年瘦肉精事件后,双汇建立起了综合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全程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控制。集团每天屠宰的4万多头生猪来自哪个省市、哪个客户,采购的数量、质量、品种、等级、重量、价格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进行管理和追溯,确保了产品安全。每天1万多吨产品销售订单的下达、全国31个省市生产基地的生产调度、上万家经销商产品的配送、全国各地生产库存、市场库存、在途产品的调控及资金的收支和调度全部通过信息化实现。
    李宏伟说,这次SFD收购,将有助于双汇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有助于双汇提升肉品质量安全,加快肉类屠宰加工升级改造,全面打造“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让中国老百姓吃上“放心肉”。(记者 李建伟)


(编辑:朱杉杉)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