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科技奖励促创新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发布时间:2013/2/25 10:56:44 来源:北京商报

    184项成果获201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首都科技创新的水平和特点,体现了企业逐渐成为创新主体。
  企业已逐渐成为创新主体
  本年度面向应用的技术开发、技术发明和重大工程三类获奖成果中,企业牵头及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达到91%。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日益成为北京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已逐渐成为推动首都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轨道交通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统成套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201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自主研发了减振性能最优的以质量弹簧隔振为原理的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统成套技术,已在北京、哈尔滨、武汉、西安、郑州等地轨道交通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37%。该成果填补了国产浮置道床从设计到产业化的多项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十余年的独家垄断,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技术发展意义重大。
  清华大学、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项目获201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是一个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案例。该成果提出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技术,通过回收热电厂余热使原有热源供热能力和热网的热量输送能力大幅度提高,供热能耗大幅降低。该成果已在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多地应用。
    技术发明类成果获奖率最高
  2012年受理技术发明类项目35项,通过24项,获奖率高居榜首,达到68.6%,远高于38.6%的平均获奖率。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彰显了北京地区雄厚的原始创新实力。技术发明类项目获奖率高居榜首,达到68.6%,远高于38.6%的平均获奖率。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中铁建电气化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201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项目“高速铁路超细晶强化型铜镁合金接触线关键技术研究”,研制成功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超细晶强化型铜镁合金接触线,形成了完整的批量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及价格垄断,相继应用于京石、石武、汉宜等高速铁路建设,并出口至韩国等国家,产值达数亿元。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和北京朗波尔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201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项目“高性能大功率LEDs外延、芯片及应用集成技术”,沿着结构-器件-性能-产品应用这一研究主线,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发明创新体系,有效解决了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应用技术到产业化示范半导体照明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突破了核心器件发光效率和可靠性两大技术瓶颈,形成了特色产业基地与产业集群,三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6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奖超半数
  获奖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超过半数,涌现出一批涵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成果,充分表明本市探索首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取得实效,这些成果积极服务于国家和首都创新战略,大幅提升了首都自主创新能力,首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完成的201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项目“高场电磁装备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及应用”,解决了高场电磁装备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将科学仪器、大型电磁装备与国防特种装置等装备推向实用化,已转化到三家公司产业化,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间接效益7亿元,提升了我国国防特种装备和仪器的水平。
  集成电路技术作为信息产业基础和核心,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命脉的关键技术,其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竞争焦点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由中芯国际牵头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65-40纳米成套产品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跨越式地提升了我国IC产业技术水平,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跻身世界前沿。中芯国际65-40纳米生产线为国内集成电路装备制造和材料工艺验证提供大生产条件支持,这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内首次300毫米装备在大生产线上开展工艺验证。这对打破我国集成电路生产线历来完全由国外进口设备垄断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研究成果不断实现新突破
  一批引领开创新方向新领域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基础研究成果脱颖而出,为关系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完成的“面向再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基础”项目,在国内率先提出表面工程的概念,发展了表面工程基础理论,深刻揭示了表面工程技术基础,并构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表面工程学科,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开展表面工程基础研究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完成的“基于表界面化学的活体分析新原理和新方法的研究”项目,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基于表界面化学原理发展活体分析新原理和新技术的研究思路,促进分析化学与生命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催生新型交叉学科的诞生,为从活体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过程的化学本质奠定重要的基础。
  六成获奖项目惠及民生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获奖项目中六成惠及民生,涵盖了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等领域。这些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在保障百姓身体健康、提高百姓生活质量、便捷百姓生活、促进首都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完成的“食管癌规范化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推广”项目,对食管癌发病规律和诊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际国内率先建立和应用了多项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技术,推动我国食管癌诊治技术水平整体提高,有力提升了北京地区食管癌诊治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
  由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景观河湖水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发明了景观水体磁分离净化方法和设备,创建了景观河湖水预警模型,为景观河湖富营养化防治提供了技术保障,该成果已在北京北环水系、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41家单位推广应用。
    11年时间2507项奖励
  据了解,科技奖励是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一项省级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在科技方面的最高奖项。现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于2002年颁布实施。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奖励一次,设重大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授予,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实行二级评审制,市人民政府设立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评审委员会,负责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2002年《办法》颁布以来至2012年共有2507项成果获得了政府奖励,其中重大科技创新奖1项、一等奖263项、二等奖864项、三等奖1379项,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投身北京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奖励工作,奖励制度不断完善,科技奖励的权威性、公正性得到充分体现,科技奖励在凝聚区域科技资源、激励人才、培育首都创新精神、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支撑服务首都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激励和导向作用。科技奖励工作为全面提升首都的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领跑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衡量各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重大成果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多年来,北京地区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数量始终是全国最高的,“十一五”以来(2006-2012年),北京地区共有539个通用项目分获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占全国总数的28.4%;共产生8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北京牵头完成5项;产生5个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北京牵头完成3项。
  据了解,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共产生22位获奖者,其中17位来自北京地区,充分体现了北京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也说明北京地区科技成果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的重要地位。一批由在京院所、高校或企业牵头完成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重大产业化项目、高科技前沿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带动了一批高科技成果在北京落地和产业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奖励数量的增加,特别是一等奖、二等奖数量的增加,将有助于更多的获奖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使这些成果在国家奖平台上得到充分展示。
  闫傲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200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颁布以来,北京市科技奖励全面实行属地化的原则,奖励对象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面向北京地区所有企事业单位开放,科技奖励已成为地方政府凝聚资源、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相信,随着本市科技奖励的不断完善,科技奖励将更好地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记者 韩琮林)
    图片说明:由中芯国际牵头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65-40纳米成套产品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跨越式地提升了我国IC产业技术水平,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跻身世界前沿。


(编辑:刘珊)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