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4件专利作价入股1.05亿元!看南开大学“象牙塔”里飞出专利“金凤凰”

发布时间:2024/3/25 11:12:04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4件专利作价入股1.05亿元、专利转化为企业创造产值约9.1亿元、推出天津市首单知识产权信托产品……近年来,南开大学不断续写着创新的故事,一件件高价值专利走出“象牙塔”,“组团”迈向市场。为技术找市场、为企业解难题,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南开大学成功地架起了高校、产业与地方经济之间高质量发展的桥梁。

  以制度强引领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为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保障。”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提前谋划,快速响应,对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专利运用等方面的政策文件进行了修订完善,陆续出台了《南开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管理办法》《南开大学技术经纪人管理办法》《南开大学校企联合科研平台管理办法》等文件。

  “创新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转化过程中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然而,完备的知识产权机制可以对其进行防范与化解。”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构建了创新成果转化的风险防控机制、设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同时,各部门协同联动,将成果转化相关业绩纳入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提升教师成果转化积极性,构建成果转化利好生态。

  练内功,借外力,打造一支善于“识宝”的专利转化服务队伍必不可少。南开大学不断夯实专利转化服务人才专职队伍基础,同时推进科技特派员、科技镇长团等科技成果转化兼职队伍建设。目前科技特派员累计达249人次,专兼职队伍高效配合、互为补充,合力助推学校成果转化工作。

  依托遍及海内外的丰富校友资源,南开大学通过各地校友会汇聚科技资源、产业创新资源、金融服务资源等,为学校成果转化工作提供科技、金融、法律、企业管理等全方位服务和支撑,助力创新成果转化。

  以需求为导向

  创新成果只有面向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最大价值。“高校的科研人员精于科学技术的研发,但对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把控不足,导致高校成果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偏差。”在谈及成果转化“堵点”时,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南开大学基于本校优势学科和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技术市场热点领域,优化评估体系,通过专利导航、技术分析等手段,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以提升专利质量、培育高价值专利及提高专利运营水平为抓手,培育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利转化案例,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的浪潮之下,传统工业聚氯乙烯(PVC)生产中的各类汞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南开大学教授李伟带领团队在绿色无汞催化剂领域深耕多年,研发出高效稳定的金基无汞催化剂,提交的多件专利申请已获得授权。这一绿色技术一经问世,便受到相关企业的青睐:4件组合专利,以1.05亿元作价入股内蒙古海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千吨级生产线上稳定量产并销往多家企业;一家企业应用无汞催化剂生产PVC约15.4万吨,创造产值约9.1亿元,为氯碱行业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路线方案。

  去年9月,南开大学与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天津市首单知识产权信托产品“北信日新天工开物知识产权服务信托”,实现天津知识产权信托产品“零”的突破。李伟教授团队成为以信托服务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保障收益的“探路者”。

  找准技术路线,南开大学不断发挥学科优势,瞄准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环境保护、绿色农业等热点领域,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实力,在热点领域专利申请量持续保持高位,为创新成果转化夯实基础。

  以合作促转化

  围绕高校专利“转化难”,企业专利“获取难”,南开大学致力于搭建高校研发与企业专利需求之间的“桥梁”,打通高校专利流通梗阻,以校企合作等方式推进创新成果转化进程不断加快。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被写进了南开大学的本科招生政策中,同时也记在了南开大学的每位创新者心中。南开大学教授孔德领在人工血管领域醉心科研20年,致力于将创新成果推向为国为民服务的大市场。在他看来,人工血管之类的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这是他和团队的研发机遇。

  为提高相关专利可转化性,孔德领带领团队建设了大动物血管移植外科实验平台和手术团队,系统开展了多项大动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研究具有优良的性能。随后,由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和产业管理团队三方组成的领博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促进相关专利产业化落地,累计获得风险投资1.05亿元。运用相关专利的产品,也成为我国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组织工程血管产品。

  “近年来,南开大学依托科技成果推介微信公众号、学校科技园及其他科创平台等媒介进行科技成果的常态化发布推介。同时,学校与多地政府和企业保持联系,以产学研需求对接、产教融合交流、校企平台建设等多种形式对接市场和产业需求,助力创新成果转化。”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南开大学累计提交专利申请8000余件,其中授权专利2000余件。2023年专利转化率达13.7%,同比增长84%。

  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鼓励创新研发、促进专利转化,将无形“知产”变为有形资产,南开大学正在不断地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本报记者 叶云彤 通讯员 韩宁)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