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23)》发布,这些数据“亮”了!

发布时间:2023/6/26 1:53:50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华为公司日前发布新一代国产数据库——高斯数据库,广泛面向金融、能源等对数据库有较高要求的行业,从根技术上对数据安全难题提出解法;长安链团队推出目前全球支持量级最大的区块链开源存储引擎“泓”,为可信万物互联保驾护航;上海8个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有序运转,25个数字生活标杆场景建设提速,智慧城市数字底座进一步夯实……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活跃、应用广泛、带动力强,为我国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装上“强心脏”。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近日组织编制发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23)》(下称《报告》)用数据加深印证:2016年至2022年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到18.1%,是同期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年均增速的1.5倍。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3.5万件,占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为41.9%,其中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比88.4%,国外在华占比11.6%。

  “得益于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壮大,由规模扩张转向创新提质的步伐同样不断提速。”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说。

  一方面,在基础材料、通信系统设备、光电子器件、应用软件等“数字基座”领域,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取得突破。我国在量子计算原型机、类脑计算芯片、碳基集成电路等基础前沿领域孵化出一系列原创性先进成果,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可靠的底层软硬件平台和开源社区,关键产品技术初步形成规模化应用效应。另一方面,数字创新活动加快向不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上云”“用数”“赋值”激活一众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产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智慧园区等迅速形成规模,创新红利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中不断扩大释放。

  但也要认识到,我国在数字产业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显不足。《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外企业不断加大在华数字经济领域专利布局,国外在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中,数字产品制造业所占比重达到62.7%,较国内这一比重高13.7个百分点。半导体、通信系统设备和光电子器件等数字产业上游领域成为国外企业强化布局重点,未来可能会对我国在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定制约。

  如何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活动中加快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加速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李雪松认为,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统筹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同时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下好自主创新“先手棋”。同时,我国应推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培育建设一批兼具数字技能、数字输出能力和实体属性的新型企业,发挥这类企业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数字产业新生态、技术性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此外,我国还要大力推动数字技术成果转化,以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为导向,优化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打造安全可靠、系统完备的产业发展生态。

  企业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拥有量所占比重为70.9%,较同期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拥有量所占比重高1.6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排名前100名的专利权人中,国内专利权人达到78个。

  “培育数字经济领域内生动力,应坚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当前,以骨干企业为引领支撑,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开源模式、标准必要专利与开放许可制度等机制运作不断走向深入,共享生态资料、开放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协同打造等共享生产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围绕数字要素共创,构建起互惠共赢的数字化生态,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长足发展锤炼出强大韧性。(本报记者 李杨芳)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