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发布时间:2022/8/5 4:00:13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访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人才处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怎样聚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人才?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人才处正奋力书写着他们的答案,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大路上。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讲政治’是人才工作的鲜明特点,也是我们工作的根本遵循。”现任二级巡视员的伊直,曾担任人才处处长职务近10年。在伊直看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绝不是一句空话,人才处开展工作的考量,始终围绕着怎样为知识产权事业夯实人才之基,怎样为国家人才工作提供知识产权层面的服务。

  多年来,在中央组织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的领导下,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扎实开展,这其中,人才处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用有限的人员,把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的头牵好牵准,让人才工作的路子‘不跑偏’。”伊直坦言,“重点就是要抓宏观、抓统筹、抓顶层设计。”

  20年白驹过隙,人才处牵头制定了连续四个知识产权人才五年规划,知识产权人才工作一步步发展,政策延续性得以体现,成效得以凸显——全国知识产权人才总量从4万余人发展壮大到如今的69万余人,不仅如此,我国还形成了层次清晰的知识产权人才结构。

  “让知识产权行业的每名从业者都能感受到他和规划有关,都能在规划里找到位置,找到职业发展路径。”伊直认为,让人才有归属感、有成长空间,是知识产权事业吸引人才聚集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将规划要求不折不扣地逐一落实到位,同样不容易。

  “以‘十三五’知识产权人才规划的落实为例,我们每年制定落实工作计划,发布工作要点,严格执行,按期检查,确保各部门和地方落实到位,5年间共开展了300余项工作。‘十四五’人才规划的落实,我们延续了‘十三五’的做法,今年将落实128项相关工作。”现任人才处处长赵勇介绍。

  按照规划落实计划,工作一步步推进,事业一步步壮大,人才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重新组建,实现了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集中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知识产权的管理效能。随着机构改革从中央深入到地方,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人员出现更多变动,很多行政管理人员都是第一次接触新的知识产权类型,多个地方提出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的需求。了解到这一情况,人才处适时策划推出了“新时代聚焦新职责、新培训促进新融合”全国知识产权系统轮训工程,计划在5年内将所有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轮训一遍。

  在轮训工程实施中,人才处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培训方案,设立不同层次的标准课程,基本搭建形成知识产权培训保障体系,方便不同知识储备的行政管理人员选择。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才处还将轮训课程“搬到”线上,为机构改革后的人员适应工作和知识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分工协作 能打硬仗

  “无论是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傍晚,还是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深夜,或是在雄鸡一唱、月明星稀的凌晨,只要经过党政综合办公楼,你都会发现整栋楼里有一层楼灯最齐、最亮、最透明。不必想、不必问、不必怀疑,那就是组织部的灯。”一篇曾经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文章《组织部的灯》让伊直印象深刻:“这确实是我们组织人事工作的真实写照。”

  下班时间接到上级部门安排的一项紧急任务,连夜起草文件,第二天一早报各级领导签批,再在下班前提交到上级部门,这样的情况在人才处时常发生。

  工作节奏快,但工作要求更高,文件要规范、文字要准确。“对标中央组织部的文件,我们会去认真研究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准确含义,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落实。”伊直说。

  制定实施全国人才规划、统筹各层各类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组织实施人才工程项目,指导全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知识产权专家、落实人才国际化培养……人才处的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队伍里的同志,都是“多面手”。“平时各司其职,重点工作和大型活动,分工协作,互相配合。”赵勇介绍,每年组织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高级研修班、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高级研修班等重要活动,都是大家一起完成。在组织部门大环境的影响下,人才处培养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在人才处历练过的年轻人,都打下了组织部门的烙印——严谨、认真、负责,从穿衣风格到走路姿势,从行文到办事,都能看出在组织部门工作过的特点。一些同志离开人才处,在其他部门的新平台上,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带着在人才处练就的精气神,继续发挥着光和热。

  年轻的新人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与处里的中流砥柱们一道,继续服务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人才处全体同志将继续秉承‘忠诚干净、勇于担当、锐意创新、服务人才’的理念,立足岗位做贡献,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为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赵勇表示。(本报记者  杨 柳)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