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聚焦强国建设纲要】为强国建设筑好人才之基

发布时间:2021/10/15 2:11:54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开栏的话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下称《纲要》)印发以来,在知识产权系统掀起学习和贯彻落实的热潮。如何理解好《纲要》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纲要》各项任务?本报特开辟“强国建设纲要大家谈”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对《纲要》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纲要》提供智力支持。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来的世界发展史一再告诉我们,所谓世界强国无一不是科技的强国,知识产权的强国。今天,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汹涌而至,知识产权对世界社会经济的影响前所未有,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下称《纲要》)的发布,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强国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纲要》目标宏伟,措施科学,催人奋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任重而道远。毋庸置疑,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最为根本的基础。没有知识产权人才的全面支撑,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就只会是空中楼阁。为此,《纲要》还强调,要营造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有活力的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机制。

  全球化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了社会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深刻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也是错综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知识产权制度也正在与时俱进地发生演进。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的新技术和新业态风起云涌,层出不穷,对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形成了重大挑战;另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多变,知识产权的区域和国际规则也难独善其身。这些无不折射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知识产权强国对复合型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的强烈而紧迫的需求,更是赋予了我们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的时代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蒸蒸日上,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也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都开始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我国在许多学科都设置了知识产权二级学科或方向,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与此同时,为了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巩固其科技经济强国的地位,众多发达国家都在开展跨学科交叉复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复合型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机制,寻求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良策妙方。《纲要》创新性地提出了支持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自主设立知识产权一级学科。这既是对过去知识产权学科建设经验的谨慎评估,更是对未来知识产权学科建设的科学指引,令人鼓舞,值得“点赞”。

  知识产权人才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对标国际化的标准。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逆转,新一轮科技革命更是全球化的科技革命。国际化视野是知识产权人才思维的格局,国际化标准更是知识产权人才能力的标配。培养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离不开与相关国际组织、国际著名知识产权教学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知识产权人才不仅要有国际化视野和标准,更要有国家情怀。要立足中国大地,总结我国科技发展和知识产权实践的有益经验,向世界贡献中国知识产权智慧。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是中坚力量,但更为重要的是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要塑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要构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矩阵。惟其如此,优秀的知识产权人才才会源源不断涌现,后浪推前浪,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一场事关未来发展的宏伟事业,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要有你,要有我,也要有他。(单晓光)

  (作者系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编辑: 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