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景德镇寻求版权保护谋出路

发布时间:2012/9/4 11:17:28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坐落在江西省东北部的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拥有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和一大批精湛制瓷技艺从业人员。然而,近年来,随着名瓷市场的升温,不少企业受利益驱使,开始仿造当地名人名作,陶瓷作品侵权盗版行为频频发生。为了更好地保护陶瓷从业人员的创新劳动成果,维护陶瓷企业的品牌,近些年,景德镇不断加快实施版权保护战略的步伐,通过加大宣传法律知识、主动上门登记版权、重拳打击侵权盗版等举措,保护陶瓷版权人的权益,激发了创作热情,促进了产业发展。据悉,2011年,景德镇实现陶瓷工业总产值192.6亿元,占全市全部工业产值的19.3%

仿冒盗版泛滥

扰乱市场秩序

作为闻名中外的古瓷都,景德镇聚集着许多有着精湛制瓷技艺的从业人员。据不完全统计,景德镇具有陶瓷艺术创作能力人员5万名左右,其中,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和具有高级职称的陶瓷专业人士达到300余人。每年,景德镇都有上千件新作问世,具有创意、创新的陶瓷作品附加值较高,且极具收藏价值。

正因为如此,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更大利益,伪冒名人名作,侵权盗版现象频频发生。2003年入驻景德镇的台资企业海畅珐蓝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珐蓝瓷”系列畅销产品就曾被一些瓷厂大量仿冒生产,给公司声誉及市场效益带来极大冲击。20107月,景德镇一位陶艺家创作的陶瓷作品被景德镇几家陶瓷商铺仿冒并进行销售,相关部门在查验中收缴了47件仿制品。此外,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何叔水、刘远长等人的作品也多次遭遇仿制。

据景德镇有关人士介绍,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市部分国有陶瓷企业改制,导致大批瓷业工人下岗,不少工人开始承包起小型的实体和家庭作坊,但本身不具备自我设计、创作能力。为了节约成本便跟风、抄袭,大量仿制品充斥市场。未经授权,擅自生产,侵权盗版严重损害了不少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陶瓷市场带来了不良影响。如何进行版权保护一度成为摆在陶瓷企业、陶瓷版权人面前的难题。

创新版权保护

促进产业发展

陶瓷版权保护面临的挑战,引起了景德镇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景德镇市政府专门出台了《陶瓷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并成立了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办公室,建立陶瓷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陶瓷行业的管理。同时,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率先成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通过法律保护陶瓷版权人自身的权益。与此同时,景德镇还先后在企业、协会等建立陶瓷版权服务站,为陶瓷从业者提供相关服务。

几经努力,陶瓷版权的纠纷明显减少。然而,没过多久,少部分假冒陶瓷产品又在市场上死灰复燃。谈及此,景德镇市版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景德镇是传统的陶瓷制造生产地,以前,不少公众和陶瓷从业者的版权意识淡薄,对法律知识不够了解,误认为只有纸质出版物才享有著作权,受法律保护,因此陶瓷侵权盗版产品才会屡禁不止。

针对这些问题,景德镇市相关部门动了不少脑筋。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普及著作权法,解答典型案例,开展行业知识专题讲座等,增强了广大陶瓷企业经营者的版权保护意识。在陶瓷作品版权登记服务方面,景德镇市版权局采取免费登记,对一些正在创作中的陶瓷产品进行跟踪服务,并组织执法人员加大对陶瓷市场监查力度和对假冒伪仿作品的打击力度。

据悉,自开展版权登记至今,景德镇已经建立了陶瓷作品版权申报登记长效机制,2009年、2010年为全市陶瓷企业办理作品版权登记均为160件以上,占全省版权登记总量的53%。与此同时,陶瓷产业快速增长,2011年实现陶瓷工业总产值192.6亿元,占全市全部工业产值的19.3%

今年5月,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创意中心正式获得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的批准,成为全国14个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之一,这也是江西省唯一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版权产业基地。江西省版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版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助推产业经济健康发展。未来,江西省将通过这一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辐射全省,带动更多企业推陈出新,蓬勃发展。本报记者 

(编辑:曹越)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