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创新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发布时间:2017/3/3 10:06:54 来源:人民日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


  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实现我国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笔头钢实现中国造


  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中国年产圆珠笔380多亿支,却造不出小小的圆珠笔头?“圆珠笔之问”,也是中国制造业之问。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创新先行。在全球化竞争中,唯有创新才是制胜的利器。”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波代表说。


  制造小小笔头有多难?据介绍,圆珠笔头厚度不到0.4毫米,要切削出有台阶有沟槽的结构,达到微米级精度,笔头钢不能不强韧,也不能太强韧,性能区间很窄。


  “笔头钢,一定要中国造。”李晓波说,2011年,太钢接手科技部项目,核心目标就是圆珠笔头国产化。


  太钢坚持全员创新,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命题承包制,科技人员自由组合,按贡献参与分配,上不封顶,项目攻关成功一个,奖励一个。


  创新要耐得住寂寞。李晓波坦言,刚开始实验,用的是几十公斤的炼炉,成千次地摸索,失败次数记不清了。从小试到中试,炼炉从一二百公斤,到1吨,最终是45吨和90吨的大熔炉。从原料到笔尖钢丝,5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要严格控制质量。


  5年攻关,太钢终于成功研发生产出圆珠笔头的新材料,并用于国内制笔厂家,产品性能稳定。这标志着我国自主化笔头用不锈钢材料迈出关键的一步,对打破国外长期垄断、促进钢铁行业提质增效具有重大意义。


  不仅是笔头钢,太钢在桥梁、航空航天、高铁、核电等领域,产品也享誉海内外。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在大桥竞标中,太钢战胜了欧洲老牌钢铁企业。李晓波说:“这表明,中国钢铁有世界上最好的钢,有一批企业具有绝对的国际竞争力。”


  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太钢去年实现了12.9亿元利润。“我们靠的就是创新,干别人干不了的,一定是价值最大的。”李晓波说,这些年来,太钢新产品的市场贡献率达70%以上,2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40多个品种成功替代进口。


  “创新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顶层设计。”李晓波说,政府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改革也是创新,让企业家一门心思搞创新,不要一门心思要政策。(记者 胡 健 周亚军)


  “小铁牛”下岗大农机进田


  装备升级离了市场不行


  “就在前几天,相邻的冠县,一下从厂里提走了20台拖拉机,都是大马力的。”时风集团党委书记刘义发代表谈起老本行一脸兴奋。


  在山东农村,“小铁牛”下岗,大农机进田,农业机械迎来“重装”时代。大马力拖拉机为啥受欢迎?刘义发说,现在农民种地方式变了。一是秸秆还田、测土配方等技术广泛应用,想增产必须深耕,深度要达到30—40厘米,没有大机械不行。二是这些年土地流转加快,大户种植规模大了,临邑县有个农场主,种了3000亩地,靠“小铁牛”忙活不过来。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刘义发认为,推进农业“机器换人”,装备创新必须紧盯市场,以农业技术新需求为方向,市场缺什么,就生产什么,引领农业技术转型升级。


  装备升级难。时风咬定市场、坚定创新,研发出160—210马力大型拖拉机。刘义发说,一提起农业装备,许多人就想到粗老笨壮,其实现在很多农机实现了智能制造。“拿我们新型拖拉机来说,光后轮子就近一人高,1小时可以耕20多亩地,犁深可以自动控制,去年一年就销售了3000多台。”


  “政策好、人努力,农业装备企业赶上了好时候。”刘义发说,这些年,国家每年拿出补贴,推广深耕深松技术;推广大农机,一台补贴9万元,这让企业感到有奔头、有干头。


  “以市场为导向,要关注多元化需求。”刘义发说,现在农机市场需求变了,由大田作物向农业全领域拓展,由耕种收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化不可能单兵独进,要更加注重农机农艺融合、与适度规模经营融合、与信息化融合,靠差异化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记者 刘成友 王 沛)

 

 

(编辑:侯岭)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