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张江创新模式”开拓高新区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12/7/9 12: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家高新区发展引擎轰鸣,已走过峥嵘岁月二十载。上海张江高新区,作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亦跨立于这一重要的时间点。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于晨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年来,张江高新区涌现出了众多世界首创、国际领先、中国第一,去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张江高新区如今正引领一区十二园加一新舰队再次出发,以张江创新模式开创新一轮创新之路。

 

力争在国内打造第一个10亿以上规模的高端半导体材料国有控股企业,以实现我国微电子材料领域的跨跃式发展;成功研发12英寸65纳米,40纳米到28纳米的等离子体介质刻蚀设备,且已进入国际12条先进的芯片生产线,在中国的半导体设备领域开创了由中国人主导生产的大型设备用在全球最先进芯片制造线上的先河,这是尹志尧博士和众多从美国硅谷回国的技术和管理团队落户张江高新区所创立的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刻下的非凡业绩。

 

于晨告诉记者,张江创新模式的核心在于敢于突破。比如,被外界视为含金量颇高的股权激励政策是张江高新区创新组合拳中重要一手。张江高新区旗下张江核心园总经理丁磊表示,张江高新区建立的是与自主创新导向相适应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评价机制,研究出台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利用国有股权收益部分试点对创新个人、创新团队进行股权激励。目前,股权激励政策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首批试点单位共3家,参加试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可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激励方式,能够让20%的核心人才发挥创新激情。

 

张江创新模式的基础在于将科技与金融结合。比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与中行共同打造的金融服务品牌树立了融资创新的一大样板。针对张江高新区所辖一区十二园及紫竹高新区内年销售收入在人民币5亿元以内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按传统业务模式,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能获得2000万元的授信融资,而上述地区内的科技型企业最高可获得5000万元。审批上,在中小企业中银信贷工厂的运作基础上,中行提供了贴合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开辟了专业高效的张江绿色服务通道。张江科技专家评委被首次引入授信审批机制,为张江高新区内科技型企业提供科学的授信方案和灵活的组合担保方式。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金融服务对坏账风险的容忍度也进行了大胆突破,提出限额止损比率止损,即在张江高新区内授信总量20亿元以内,设定一定不良绝对额,采用限额止损的方法;超过20亿元,则启动预警线3%和叫停线5%比率止损。在中行内部还设有激励机制,鼓励客户经理积极拓展小微企业业务。截至今年5月末,已有61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出融资申请,批复50家,授信总量达6.2亿。

 

政府要做市场不想做、不能做的事,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于晨表示,以审批权下放为牛鼻子,实现园内事项园内办结;多个园区,涵盖五种模式,管理极其复杂,但政府敢于放权给园区,将掀起一场带动各分园管理体制机制重组的革命。比如,张江高新区充分发挥规划和资金的杠杆调节作用,围绕上海重点发展的“5+2”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拥有230余个公共服务平台,织就起了门类众多的公共服务网络。

 

如今,在张江高新区42平方公里之内,2011年的企业总数从1.1万家增至1.6万家;研发机构从800余家增至1000余家;营业总收入达到8231.84亿元,同比增长23.4%。如果按扩区后的总面积296.4平方公里计算,企业总数达到2.2万家,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达到310名;营业总收入约1.6万亿。拥有的现代服务业占上海的40%,在全国居于前列。于晨表示,至2020年,张江高新区将基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新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端人才集聚中心、科技金融中心、技术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和政府管理创新示范区。(李治国)

 

 

(编辑:刘珊)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