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凝心聚力 下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一盘棋”

发布时间:2016/12/28 9:49:1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编者按


  时光荏苒,转眼间,《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已到一周年的节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是新形势下的重大部署,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盼。一年来,围绕贯彻落实《意见》,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我国各部门各地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广泛的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意见》的发布实施,为我国加快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此,本报特推出专版,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梳理一年来贯彻落实《意见》所取得的宝贵经验,以飨读者。


  凝心聚力 下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一盘棋”


  2016年4月19日,一组从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的数据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2015年,我国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10.2万件、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有效注册商标量突破1000万件、连续14年保持世界第一,作品著作权登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4.8万件。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但与上述数据形成对比的是,我国每年海外专利授权量不到美国、日本的10%,知识产权贸易逆差逐年增加,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依然较高。


  面对挑战,亟需破解难题。中国政府给出的破题之举,便是于2015年底印发《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意见》出台后不久,由国务院领导牵头负责的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旨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切实推进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一年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推动修订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实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展专项行动,有效推进《意见》的贯彻落实。


  深化改革 推进发展


  改革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是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在《意见》提出的五个方面主要任务中,首先便是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一年来,相关部门通过研究完善管理体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改革完善评价体系、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等,推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12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紧扣创新发展需要,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引领作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这对于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针对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制度,《意见》提出了将知识产权产品逐步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等任务。为此,国家统计局实施了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将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纳入固定资产,同时还组织修订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新体系一项重要的变化便是引入知识产权产品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类重要的生产资产。这将进一步彰显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一年来,相关部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降低专利代理机构设立门槛,取消省级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审批初审事项。开通国家知识产权局综合服务平台和手机客户端,上线中国专利受理及初步审查系统,出台专利收费减缴办法,减轻发明人申请人负担。大力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拓展商标申请渠道、简化商标注册手续、优化商标注册流程、完善商标审查机制、加强商标信用监管,进一步方便申请人,提高商标审查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品牌经济发展。


  严格保护 法治先行


  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这既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应有之意,也是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关键一招。一年来,相关部门按照《意见》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点安排。


  这一年,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围绕《意见》作出的部署,按照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的安排,知识产权相关立法工作积极推进。围绕著作权法的修订工作,相关部门专门就著作权保护客体、权利种类、追续权保护制度、孤儿作品保护制度等问题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进行研究。此外,专利法修订、专利代理条例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及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制定等相关工作,也在这一年间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我国相关执法部门按照《意见》要求,开展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境外执法部门的联合执法,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重点打击链条式、产业化知识产权犯罪网络。一年来,公安机关围绕提升刑事打击效能、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等工作重点出击,今年前10个月,共破各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犯罪案件1.1720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920万名,涉案价值37.56亿元。海关系统深入开展“清风行动”,截至11月底,全国海关在出口环节查获侵权商品1.2323万批,涉及货物数量2964万件,案值1.1363亿元,切实维护了“中国制造”声誉。


  创造运用 提升价值


  创造是源头,运用是目的。围绕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意见》提出了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等重点工作。相关部门重点推进,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从创造、申请、代理、审查、保护、运用等各个环节着手,全面提升专利质量。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中国专利奖和中国版权金奖评选活动,评选出专利金奖20项,版权金奖20项,这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市场回报。


  按照《意见》提出的有关知识产权运营相关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开展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工作,面向军民融合和电子信息领域开展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运营工作,扶持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做大做强;引导重庆等10个重点城市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业运营服务试点工作,设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构建“1+2+20+N”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和服务平台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


  一年来,知识产权投融资工作不断推进。新增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示范城市(园区)51个、专利保险试点示范单位21个、新批准设立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受理点30个。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推进专利保险新险种开发,破解了专利质押贷款面临的评估难、处置难、变现难问题。


  国际交流 防控风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迫切需要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风险防控,服务企业“走出去”。一年来,相关部门按照《意见》要求,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对外合作机制建设、拓宽知识产权公共外交渠道、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举措,促使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更加密切,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服务经济全球化和企业“走出去”更加有效。


  一年来,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不断开创崭新局面。相关部门不断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共同举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发布“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倡议,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利用高层交往等渠道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加入《名古屋遗传资源议定书》,积极做好履约工作。中美、中欧、中日韩、中蒙俄、中国-东盟等一系列知识产权多双边合作继续得到深化。


  服务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为重点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保驾护航。相关部门积极加强驻外使领馆、驻外机构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海外服务机构名录和海外知识产权案例库建设,在海外重点展会设立中国参展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完善“智南针”国际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编制发布海外知识产权操作指引。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环境研究,发布《“一带一路”及拉美相关国家或地区知识产权环境概览》,为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提供了有益参考。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