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创新:通信导航技术的命脉

发布时间:2016/7/13 10:25:3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访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者、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


  他是国内通信导航技术研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是80余件中国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他是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的获奖者。他,就是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


  “只要坚持努力总会有收获。我最高兴的,是我们的创新成果对国家的强大有所帮助。”文质彬彬、学者风范的邓中亮,在儒雅的谈吐中透露出他的毅力和恒心。


  改变世界


  “如果说互联网改变生活,那么通信导航技术服务将改变世界。”面对当今世界科技创新领域的激烈竞争,邓中亮认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才能为改变技术落后的状况提供助力。如今,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羲和”通信导航系统,通过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人们在地下停车场快速找到合适的停车位,可以在医院帮助患者找到空余的床位,可以在展览馆帮助参观者找到感兴趣的展品;甚至在防灾救灾中,快速部署救援力量。


  邓中亮所说的“羲和”,就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系统。“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太阳之母,以此命名这一技术系统十分贴切。2003年,邓中亮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学成回国,到北京邮电大学任教。他在课题调研中发现,全球四大定位导航系统只解决了室外定位问题,而室内定位却仍是空缺,主要原因是卫星定位信号弱,易受遮挡。“大多数人80%的时间都在室内,这就意味着我们大多数时间享受不到定位服务。”邓中亮表示,室内定位的作用很多,除了提供日常生活的便利,对于防灾救灾也至关重要。通过调研,邓中亮将目光锁定在移动通信网络上,“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基本全部覆盖,手机使用非常方便,只要能做到高精度定位,那么就能提供服务。”


  2012年,“羲和”系统的技术研发正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之中。值得欣慰的是,通过邓中亮与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技术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拥有了一系列的自主知识产权。与神话故事结局不同的是,邓中亮重新书写了“夸父逐日”的梦想。当前“羲和”系统已经具备室外亚米级、城市室内优于3米的无缝定位导航能力。而在国外,目前室内定位的最大精度仍然停留在30米至40米之间。作为课题带头人,邓中亮被业界形象地称呼为“夸父”。


  创新为先


  “‘羲和’系统的成功研发,产生了数百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相关研究推动了从基站到网络、从芯片到服务、从运营到服务的整个互联网产业链的发展。”邓中亮介绍,“羲和”与“北斗”的结合,将极大推动我国“北斗”系统应用和导航服务产业的发展,完善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在邓中亮的办公室,多张聘书和证书彰显着主人的创新成果和社会职务,当然也包括厚厚一摞专利证书。如今,他是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通信、导航与微纳系统实验室主任,地面导航工程“羲和计划”的室内导航系统主要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


  已过不惑之年的邓中亮对事业孜孜以求,对生活却随遇而安。他最喜欢把生命的激情投放到无限的发明创新中,他希望把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实验室、办公室、教室和事业上。


  邓中亮和他的课题团队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希望到2020年时,创造一个上千亿元的产业链,推动形成1万亿元的经济发展规模。“因为‘位置服务’现在已是物流、公共服务、社会安全等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在我国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存在很大需求。”邓中亮说,通过定位,还可以把现实社会搬到虚拟世界中,把相关资源用于商业以及科学研究的大数据分析中。(本报记者   赵建国)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