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报道 > 详情

打车软件靠创新挖掘大市场

发布时间:2014/2/28 7:54:4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2月23日,记者在北京乘坐出租车时,使用“快的打车”软件约车,并用支付宝付款,原本15元的车费当即返还13元现金。记者再使用另一款打车软件“嘀嘀打车”,也享受到了类似的优惠。

  春节前后,“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家公司共花费19亿元对使用其产品的乘客和司机进行返现补贴,大手笔补贴让这两款打车软件迅速在出租车市场走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分别获得阿里集团和腾讯的投资,高额补贴的背后是两家互联网巨头争夺020市场(即将线下商务机会同互联网结合),以及扩大各自的移动支付能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服务类软件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开辟出新的市场,但对于打车软件而言,目前尚处于靠投资争夺市场的阶段,如何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仍待业界努力。而对于公众较为关心的软件版权问题,软件厂商负责人表示,并不担心软件被盗版,因为上述软件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和资本力量,极大地抬高了市场进入门槛,虽然技术容易被复制、抄袭,但一般企业很难进入这一领域。

  智能打车开辟新市场

  “2012年,手机打车软件兴起,涌现‘快的打车’‘嘀嘀打车’‘大黄蜂’等众多手机打车软件。”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冀静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打车软件具备乘客注册、即时约车、应答驾驶员及车辆查看、订单完成确认、用车评价等基本功能,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追捧。2013年,手机打车软件市场竞争加剧,软件覆盖的区域也由一线城市深入到二三线城市,同时随着互联网巨头的涉足,市场竞争呈现激烈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打车软件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它们之所以能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多名业内人士分析,这不仅在于厂商“土豪”般的大手笔补贴,还在于其短时间内催生了软件用户数量的攀升和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人群的增长。这正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用户基础。

  2月18日,“嘀嘀打车”宣布,使用“嘀嘀打车”并且微信支付的乘客每次可获得12元到20元不等的现金返现。“快的打车”也几乎同时宣布,乘客若使用“快的打车”软件并用支付宝支付,每单将最少减免13元。“依托一款软件产品,将其与移动支付相结合,目的在于培养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习惯,为腾讯与阿里集团各自下一步布局互联网金融市场做铺垫。”冀静分析。

  19亿元的赔钱式投入还能持续多久?免费的午餐还能享用到何时?“目前,公司尚未有停止补贴的安排,只要用户数量不大幅下滑,我们就会继续补贴。”“快的打车”公关总监叶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嘀嘀打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至于公司何时停止补贴,尚未接到公司领导通知。

  对此,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双方的资本大战短期内不会停止。首先,打车软件被视为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和O2O领域的重要入口,这也是阿里和腾讯投资的重要原因;再者,国内打车软件市场才刚刚起步,商业模式还不清晰,用户粘性难以维持,需要外部资金的大量投入。资金链一旦断裂,前期的投入也将付诸东水。”

  大手笔投入为投资方和厂商带来成效。叶耘介绍,“快的打车”软件已覆盖国内近百个城市,注册用户超过6100万。据“嘀嘀打车”公布的数据,目前注册用户突破4000万,软件已覆盖全国超过60个城市。

  产品优化寻求赢利点

  砸钱仍在继续。在王健看来,两款软件的火爆也表明,一个优秀的创意可在市场和资本因素驱动下衍生成一款产品,再依托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力量,迅速变成一门生意。

  对于打车软件版权保护问题,叶耘表示,在技术上,软件虽容易被抄袭,但后期的运营、服务和数据库建设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短时间内,其他人是难以做到的。此外,目前“快的打车”已经对产品进行了软件著作权登记和商标注册,建立起了全方位保护。

  对此,王健表示认同:“正如QQ软件一样,经过市场和用户积累,其他即时通讯软件工具难以超越。打车软件的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目前,两款软件分别占到49.9%和43.6%的市场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寡头’,其他企业要进入这个市场难度非常大。”

  诚然,经过前期的发展,打车软件市场已具有一定的用户规模,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盈利?“目前,各家厂商还处在积累用户和培养用户使用习惯阶段,各家商业模式都还在探索之中。”冀静表示,一旦拥有移动支付能力的用户人群增长到一定临界点,对于此类软件的投资将恢复平静,免费的午餐也终将结束。因此,不断探索盈利模式将是两家厂商下一步面临的问题。

  “‘快的打车’从诞生到现在仅一年半时间,在产品和服务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通过提升后台数据分析能力,让订单的派送更加精准。此外,运营和服务都是快的目前的工作重点。”叶耘表示,至于盈利模式,“快的打车”希望构建一个综合智能交通平台,未来将与移动支付、在线旅游、酒店等本地生活服务等相关产业结合,形成移动互联网的整体生态圈。(记者 姜 旭)

(编辑:秦韵)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