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报道 > 详情

互联网:创新突破促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26 10:52:05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开启。1996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开通。对于普通家庭用户而言,只要拥有电脑、Modem和电话线,上网“冲浪”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历经二十余载,我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从无到有,行业规模不断增长,行业应用不断延伸,时至今日,互联网产业早已深入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文化娱乐……网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发展的动力源泉。

  网络建设后来居上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联接,尽管1990年就完成了中国顶级域名。CN 的注册,但一直到1994年,才结束了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寄存在国外的历史。这对于我国互联网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后,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宽带中国工程;2016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则提出要“构建网络强国基础设施”;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基础运营网络全面提速,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7.79亿个,光纤接入端口达6.57亿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3747.4万公里;移动网络覆盖范围持续提升,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619万个,4G基站总数达328万个;网民规模稳步增长,全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人,智能手机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个人上网设备。

  从1994年中国首次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到2017年底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我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飞跃式发展。时至今日,我国高速光纤网络建设加速推进,国际互联网及国内骨干网络大幅扩容,宽带和4G网络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大力发展,互联网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泛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无处不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肯定了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意义。在政府、企业、市场的多重力量推动下,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垂直领域的深耕细作,产业融合的新型行业生态链初步形成。

  创新推动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用户群体和市场规模急速增长,互联网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一过程中,既诞生了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领军企业,也促生了蚂蚁金服、美团点评、今日头条、菜鸟网络等一批独角兽企业。放眼世界,全球排名前十的互联网企业中,阿里、腾讯、百度、京东这4家行业巨头位列其中。

  互联网产业不断发展的背后,是研发人员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中国互联网产业正逐步由人口红利转向挖掘“技术红利”,一大批优秀的国内企业在机器学习、自动驾驶、智慧医疗、语音识别等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华为昇腾310芯片、360安全大脑、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京东智能供应链技术服务平台等15项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的亮相,充分展示了我国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也彰显了行业巨头把握时代方向、加速产业发展的能力与决心。

  对技术密集的互联网产业来说,专利既是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方式,又是抢占行业高地和对抗竞争对手的利器,高科技为主导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称: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的榜单中有4家互联网企业入榜,其中,位居第二的华为公司就有3293件发明专利申请获得授权。

  与此同时,无论基础设施、网络运营、智能终端,还是跨境贸易、线上服务,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内企业也更加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开展海外专利布局,依靠知识产权护航,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7-2018年)》指出,“智能”与“融合”将演化为新时期互联网发展的核心特征,全球互联网加速进入智能融合的新时代,原有的互联网业务将面向智能融合要素特征全面升级演进。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坚信,国内互联网企业将一如既往地创新求变,不断突破,抓住新的发展契机,以领先技术占据行业高地,以雄厚实力推动产业迎来新发展。(苏丹)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