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报道 > 详情

产业化,让更多专利走向市场

发布时间:2012/9/19 15:48:22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市财政今后每年将拿出500万元,用于奖励提交专利申请后成功实现产业化的企业。500万元的奖金额度是暂时的,目前我们正在和市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未来将考虑逐步提高对专利产业化的奖励额度。”在2011年的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汪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日历翻到2012年,北京市第一家由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商用化公司——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这家设立在中关村的公司其主要目标就是加速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经济发展呈现蓬勃之势,中国的知识产权创造力已跃居世界前列。如何将数量庞大的专利更好地运用起来,如何让更多专利实现产业化运营,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这样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事实上,近些年,我国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资金扶植、政策导向等种种手段,促进了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运用,更多地实现了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融合。

宏观政策激励显效

    如何推动专利产业化,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从政策宏观引导层面,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致力推动专利产业化资助政策,力图引导各地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特征,对专利产业化项目予以支持。全国各地也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特色制定了符合地区现状的资助政策,有力推动专利产业化步伐。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早在2004年,该市就出台《关于专利产业化资助及奖励的若干意见》。意见规定,企业专利已实施产业化,具有一定规模,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年销售100万元以上,利税率不低于25%的项目可申请产业化资助。意见并对资助资金的用途予以明确规定。

    目前,类似的资助政策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予以实施,对加速专利产业化进程具有明确的指引作用。2011年,广西、福建等地新增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优秀专利技术实施与产业化。

    “经过多年来的贯彻实施,这一政策目前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地方支柱产业、核心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辽宁省为例,2008年至2011年,辽宁共对300多个优秀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拨付省专利技术转化专项资金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项目实施企业实施本企业专利1600多件,实施专利100多件,涉及专利产品577种,新增产值106.2亿元。同样,西安近3年来,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重点实施339个专利转化项目,投入财政资金1.6194亿元,在推动专利产业化方面颇具成效。

    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从政策层面,加紧推进实施国家专利产业化工程,深入开展国家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并从专利与产业的结合制定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

    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加强专利分析预警工作,组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分析和预警研究。其中,关于TD-SCDMA、LTE技术专利风险研究报告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专利布局信息得到国务院领导关注也促进了这些领域专利的运用。

    从资助企业专利产业化,到促进行业知识产权发展,我国专利产业化步伐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企业主体地位凸显

    专利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产业化的动力来自于外部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专利的转化率超过9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年销售收入占到企业销售总额90%以上,专利对高新技术产品利润增加贡献率超过50%。这是一家名为江苏三星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的专利运用的现状。

    为什么江苏三星科技拥有这么高的专利转化率?

    “我们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基本上都能商品化并且实现产业化。这既和我们的申请策略有关,也与企业拓展市场的实际需求有关。提交的专利申请不仅能保护我们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项目竞标时,专利还能成为证明我们产品高技术含量的标志。”江苏三星科技下属企业长江(扬中)电脱盐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王洪福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在企业看来,专利的创造与运用、或者说专利的产业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密切相关的。

    类似江苏三星科技这样重视专利,有着较高的专利转化率的企业在中国越来越多。这些企业提交专利申请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保护和运用。有专家表示,从某个角度上说,我国企业专利转化率的高低,反映的正是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整体水平的高低。
为客观反映我国专利转化实施状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了专利运用状况专项调查工作。
根据《2011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授权专利中,66.2%的专利得以实施,其中,企业为81.0%、高校为29.5%、科研院所为60.5%,个人为55.3%。从产业化率来看,2010年我国国内授权专利的总体产业化率为35.7%,其中,企业为51.1%,高校为1.3%,科研院所为8.7%,个人为23.2%。

    由此可知,在专利转化或产业化过程中,企业都处于领先地位。而高校、科研院所专利实施率不高,相当比例闲置,因专利权放弃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专利实施率固然能反映我国专利运用水平,但也不能完全以实施率作为衡量标准。中国科学院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利能否实施只是衡量专利质量的一个标准。一些跨国公司提交的专利申请,一部分是防御性的,也有一部分是为未来做技术储备的。其中,核心技术的原创性专利,具备高含金量,能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专利也只是少数。”

    由此,未来,我国要推进专利转化和产业化工作,既需要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运用,也可从改善企业专利布局着手,真正发挥专利的价值。(记者  向  利)

(编辑:秦韵)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