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报道 > 详情

我国特种玻璃靠什么跨越专利鸿沟?

发布时间:2015/2/4 10:04:27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近年来,由于原子能、电子工业、计算机、医疗、激光等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国防工业的需要,传统的玻璃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已衍生出名目繁多的新型玻璃材料——特种玻璃。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相关企业无论是在专利申请数量上,还是在专利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前不久发布了《特种光学与电学玻璃行业专利分析报告》(下称《报告》),该项目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材料工程发明审查部负责实施。特种光学与电学玻璃行业专利分析课题组(下称课题组)成员刘史敏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特种玻璃领域,目前国内企业专利申请和保护水平总体较低,国外优势企业较为完善的专利布局已对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构成威胁,国内企业应避免与其正面交锋,合理使用技术链的上下游专利布局和外围专利布局,绕开现有专利“陷阱”,开辟新的发展阵地。

核心技术国外垄断

国内企业面临困境

《报告》显示,截至2013630,全球涉及特种光学玻璃的专利申请共1.9604万项,涉及特种电学玻璃的专利申请6782项,其中专利申请量排名靠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1.3407万项、美国3373项、中国2276项、德国1591项。从申请人分布来看,由于玻璃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世界范围内排名靠前的申请人几乎都是大型跨国企业,排名前20位的申请人中,日本企业占比70%,美国企业占比15%,欧洲企业占比10%,韩国企业占比5%。从特种光学玻璃在华提交的专利申请来看,国内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较多。

“尽管该领域国内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的授权量在逐年提高,但中国申请人比较分散,并且很少向国外提交专利申请,说明相关企业研发能力较弱。尽管在在华专利申请数量上,中国本土企业领先,但是其质量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课题组成员肖凯表示。

据了解,在此前国务院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特种玻璃作为新能源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原材料,被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未来几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3D电视等产品的持续升温,必将为触摸屏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生产工艺难度极高,目前超薄玻璃生产基本被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巨头垄断。由于国外厂商对外实行技术封锁,我国超薄玻璃产能缺口很大,目前尚严重依赖进口。

“要使特种玻璃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企业必须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对特种玻璃的需求。”课题组成员牛文婧表示。

专利风险不断加大

加强布局实现突围

一方面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不少国内企业都跃跃欲试,希望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一方面特种玻璃作为一个寡头垄断行业,在光纤、玻璃基板这些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领域,国内企业又面临着专利壁垒,很难进入其中。在美好的愿景与残酷的现实中,国内企业面临艰难抉择。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准特种玻璃产品较少,许多特种玻璃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外国企业手中,但特种玻璃巨大的市场吸引了许多中国企业,部分国内企业不惜铤而走险。有些企业虽然采取特殊手段在短时间内突破了技术壁垒,但最终无法逃脱国际巨头的围追堵截。”刘史敏表示。

据了解,以康宁公司为代表的行业巨头近几年不断通过提起专利诉讼来遏制我国企业的发展,台湾碧悠电子公司(下称碧悠电子)就曾因窃取康宁公司高价值的平板玻璃设计蓝图,被康宁公司发起专利诉讼,碧悠电子原本计划利用这项技术生产薄滤光液晶显示屏幕玻璃,与康宁公司在市场上竞争,最终却宣告破产。

“国内企业要想在该领域可持续发展,还应提高对全球专利布局的重视程度,从学习借鉴国外重要申请人的布局策略开始,结合自身技术重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专利策略。鉴于特种玻璃技术的特殊性,企业可以采用专利、商业秘密等多重形式对创新成果形成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肖凯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

在业内专家看来,大型跨国公司的专利布局相对完善,国内企业很难找到破解其专利布局的突破点。但是也有不少公司将部分重要成果采用技术秘密的方式进行保护,这为国内企业利用反向工程破解技术秘密、打破技术垄断提供了机会。(记者 王康)

业界观察:特种玻璃产业如何穿过“专利丛林”?

从通入千家万户的光缆到苹果手机的盖板玻璃,特种玻璃已经随着光电技术的飞速发展悄然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但在该领域,我国却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存在巨大差距。由于起步晚、起点低,中国企业的特种玻璃发展之路遭遇到了包括知识产权壁垒在内的重重障碍。

特种玻璃行业是一个寡头垄断行业,像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这些产业巨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构筑了庞大而坚固的专利壁垒。在光纤、超薄玻璃基板这些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领域,由于技术发展迅猛以及复杂化、精细化的特点,企业被嵌入日益复杂的专利网络中。在关键技术领域,甚至有多个专利重叠交织形成的专利群,使得企业在将新技术商业化之前,必须获得多个专利权人的许可。这种类似生长茂盛、相互交缠的专利“灌木丛”体系,也被称为“专利丛林”。面临种种制约,中国企业如何穿过茂密的“专利丛林”?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力。

首先,借鉴优秀创新主体的经验,掌握核心技术。我国企业应当学习国外优势企业,摸索适合自己企业的研发模式,同时注重对研发团队素质的培养和学习机制的建立。通过整合智力资源、不断优化流程,从而提升技术研发能力。

其次,提高专利申请质量。目前国内企业专利申请质量总体较低,应合理利用优先权、PCT国际专利申请及分案申请等,提高专利申请效率,争取更多专利授权,以应对竞争对手专利布局的挑战。另外,还需根据“生产导向”和“市场导向”原则,对专利申请的目的地和种类进行选择,合理利用地域资源以便实施专利布局。

最后,制定和实施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国内企业应在取得的专利成果基础上,构建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并将其融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使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其他相关政策紧密结合,以获取最大效能。(牛文婧  刘史敏)

 

(编辑:朱杉杉)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