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报道 > 详情

从广交会偏冷看后期外贸走势

发布时间:2014/10/22 9:28:0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在三季度外贸数据创下今年以来最好成绩的时候,10月15日至19日,第116届广交会在业内的一片士气高涨声中随之召开。素有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之称的广交会,表现出怎样的趋势?与三季度统计数据是否一致呢?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在经历一季度的负增长后,二、三季度呈现逐季好转态势,其中三季度外贸总值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9月出口增速更是达15.1%,创下年内新高。数据一出,业内士气大涨,多数专家和机构一改之前的悲观预言,纷纷看好四季度的后期表现。

  但从本届广交会的最终表现看,情况似乎也不容乐观。第116届广交会一期展10月19日下午落下帷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8日,本期广交会与会采购商96393人,与今年春天第115届广交会第一期101198人相比有所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的第114届广交会第一期92149人相比,则有明显增长。鉴于当前全球经济错综复杂,本届广交会又面临埃博拉及登革热等疫情双重压力,在此形势下与会采购商同比还能有较大幅度上升,这对处在转型中的广交会算是一个利好消息。而本届广交会一期展所显露的问题也值得每一个出口企业深思。

  不少中国参展商直言,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中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外贸出口压力巨大。参展企业——广东江门金羚集团的负责人梁盛文接受有关媒体访问时称,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企业出口仍难言乐观,他们只能努力在产品创新上下工夫。

  多位参展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汇率波动、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国际贸易壁垒仍是压在中国外贸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且短期内不易撼动,这使得中国外贸走势不确定性凸显。

  不妨来逐一分析一下这“三座大山”:首先,随着下半年我国外贸逐步回升,贸易顺差有所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抬头。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贸易顺差达到1.4万亿元,同比扩大35.3%。处于高位的贸易顺差支持了人民币稳中有升。过去三个月,韩元、印尼盾和印度卢比分别下跌了6.2%、4.8%与2.7%,人民币则迎难而上,同期上涨了1%。

  多家机构预计,人民币在未来一季仍存在升值压力。原因包括:预期全球经济增长、中国景气循环反弹、收支盈利强劲,且人民币持续有结构性需求(例如RQFII、沪港通)。这些因素将带动资本净流入,人民币应该走升,除非央行干预。

  其次,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也造成了国际贸易摩擦更为频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共遭受18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53起,涉案金额52.9亿美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0.4%和136%。其中,6月份单月案件17起,环比激增128%,创上半年单月案件数量和环比增幅两项新高。

  频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外贸企业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不仅美欧等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呈现增长趋势。而且,当前涉案产品正逐渐向高科技及自主知识产权类的产品转移,重特大敏感案件呈多发态势。

  商务部相关官员提醒企业,短期内贸易摩擦频发的局面恐怕难以得到缓解,未来贸易摩擦或将成为新常态。

  第三,最关键也是最难突破的“一座大山”,支持中国外贸长期高速增长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逐步丧失。

  外贸企业普遍反映,国内用工成本逐年显著上升,劳动力也越来越紧缺。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曾经表示,今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四大制约因素,其中国内企业外贸成本上涨居首。

  许多参展外商也反映,目前中国产品质量在逐年提升,但问题是中国人工成本每年都在上涨,涨幅远远超过德国人工成本涨幅,终端客户对产品提价越来越难以接受。

  因为以上因素,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也已经意识到,在告别过去高速增长后,如今中国外贸已经开始步入中低速增长期,中低速增长将成为未来外贸新常态。

  事实上,9月份和前三季度的外贸统计数据公布后,虽然高增长出乎业内意料,但仔细分析也是在意料之内。由于圣诞订单和基数较低等因素带来的高增长只是短期的,虽然稳增长系列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正在逐步释放红利,但这些措施要真正落实到位并发挥作用都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所以,就目前来看中国外贸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这与广交会的实际表现并没有出入,而应该是一致的。

  那么,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外贸企业不能一味地“等”和“靠”,而要调整心态,适应当下这一增长的“新常态”,找准定位,主动出击。

  实际上,中国外贸走过了数十年的高增长历程,更多的是依靠价格优势,其背后是人口红利和廉价土地,随着制造业成本逐年攀升,产品出口利润也越来越薄。所以,我们要适应外贸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继续坚持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坚持突出主业发展,深入研究把握产品的营销模式;并抓住当前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不断巩固原有的客户和市场,同时关注新的客户和新的市场机遇。


(编辑:秦韵)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