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案例 > 详情

AI“创作”该如何规范?业内专家如是说

发布时间:2023/12/19 4:35:59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近期,国内版权领域最热的话题莫过于AI(人工智能)生成图片的版权问题了。11月底,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李某与刘某侵犯版权纠纷案,认可自然人对其利用AI绘画大模型生成图片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享有版权。该案再次引发业界对AI生成内容可版权性的争论,以及关于应对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版权保护挑战的讨论。

  “对于AI大模型的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对于其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和问题,也需要我们审慎对待。该案思路作为一种方案,供大家进一步讨论。”12月9日,AIPPI(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在京举办2023年度(第八届)AIPPI中国分会版权热点论坛,对于这一热点案件,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赵长新在论坛上如是说。

  一起广受关注的判决

  论坛现场,AIPPI中国分会发布了2023年度版权十大热点案件,以展示这一年度版权保护领域的重要动态。这十大热点案件涉及AI生成图片著作权、数字藏品转售、网络游戏版权保护等多元化领域,反映了当前版权保护的新趋势和新挑战,而北京互联网法院刚刚做出一审判决、被业界称为“AI生成图片版权侵权第一案”的上述案件,以最高投票入选。

  在该案中,业界关注的焦点,是北京互联网法院认可自然人对其利用AI绘画大模型生成图片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享有版权。据了解,原告使用开源软件通过输入提示词的方式生成涉案图片并发布。后被告在其发布的文章中以配图方式使用了涉案图片。一审法院认为,从涉案图片本身来看,其体现出了与在先作品存在可以识别的差异性。从涉案图片生成过程来看,一方面,原告对于人物及其呈现方式等画面元素通过提示词进行了设计,对于画面布局构图等通过参数进行了设置,体现了原告的选择和安排。另一方面,原告通过输入提示词、设置相关参数,获得了第一张图片后,其继续增加提示词、修改参数,不断调整修正,最终获得了涉案图片,这一调整修正过程亦体现了原告的审美选择和个性判断。在无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可以认定涉案图片由原告独立完成,体现出了原告的个性化表达,属于美术作品,原告是涉案图片的作者,享有涉案图片的版权。

  对于这一判决,赵长新表示,认可自然人对其利用AI绘画大模型生成图片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享有版权,这将有利于实现著作权法“激励作品创作”的内在目标,保护和强化人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鼓励更多的人使用人工智能软件创作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作品。他同时也表示,该案作出判决后,引发了实务界、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总之,我们规范的对象在技术的赋能下不断改变,裁判者只有及时关注这样的变化,以不变的法律精神和基本原理去分析不断变化的对象,才能进行有效的司法回应。”

  版权问题迫在眉睫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在文字、绘画、视频和软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创作方式渐成常态化的当下,该案的一审判决引发业界广泛争议。有观点认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具有独创性,可以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有观点则认为只有人的创作成果才能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此次论坛特设“元宇宙及AIGC的版权保护问题”圆桌访谈,聚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著作权法的影响,与会专家听取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专家对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AI大模型训练、AI素材、AIGC生成情况的介绍后,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著作权法的影响。讨论重点包括AI作为创造工具的法律含义、AI生成作品的法律地位,以及如何在新技术的现实环境中适应和应对法律挑战。面对AIGC问题,与会者创新性地提出了“别着急、别孤傲、别机械”的主张,强调了在AI的创新潜力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的重要性,展现了从法律和技术双重视角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洞察。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业界的争论和展望中。AIPPI中国分会副会长龙传红表示,今年以来,AIGC的发展震动了世界,ChatGPT横空出世,以及AI绘画、AI换脸、AI歌手频频亮相,每一步都引发世人瞩目,都引发对版权保护的呼声。在国外,美国好莱坞的编剧和演员们因反对人工智能创作开展了持续100多天的大罢工,震撼了美国娱乐业;世界各国纷纷立法,对AI创作、数据训练等进行规制。“AI已经深深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未来还将改变更多。人类与人工智能如何共存等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他强调。

  构建版权保护体系

  “AI生成图片版权侵权第一案”是北京互联网法院近年来审理的诸多典型版权案件中的一件。赵长新介绍,成立5年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0.5343万件,其中主要为版权侵权案件的涉网知识产权案件13.1506万件,占比64%;审理并发布多起典型案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如“短视频版权案”“听音识剧案”“配音秀案”“版权链——天平链协同治理案”等。这其中,短视频版权问题备受关注,涉短视频版权纠纷案件有3000余件,占该院全部涉网版权纠纷案件的约2.5%。“案件比例虽然不大,但这些案件能够集中体现当前短视频行业在迅猛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法律问题。”他表示。

  对于版权产业而言,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版权司法保护领域的成就和挑战具有代表性。在数字技术加持下,文化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如何化解涉网版权纠纷、规范行业发展至关重要。此次论坛在探讨人工智能版权问题的同时,针对算法推荐与平台注意义务及责任、二次创作合理使用、同人作品版权侵权等产业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共寻解决之道。

  面对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如何准确认识全面加强版权保护?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慈珂在论坛上提出五大实施方向:依法保护、严格保护、适当保护、公平保护和合力保护。“这五个方面是构建一个全面而高效的版权保护体系的核心,其目的在于平衡创作者的权利与公众利益,同时激励创新和文化多样性发展。”他表示。(本报记者 窦新颖)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