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案例 > 详情

亚洲LED照明产业的崛起之路

发布时间:2012/12/26 11:22:2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玛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没有到来,但是对于已经陪伴了我们一个多世纪的白炽灯来说,“末日”似乎已经近在眼前了。2012年起,出于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能源的需要,各国已相继禁止制造和销售高能耗白炽灯。与此同时,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LED)照明技术以其优良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赢得了快速发展的有利契机。

  围绕白光LED上游芯片技术领域,全球范围的专利之争频频上演。据统计,在1996年至2011年,全球发生了近180起和LED专利相关的法律诉讼。在你来我往的专利诉讼中,LED产业巨头之间形成一系列交叉授权,逐步构建出一张全球专利网。在活跃的LED技术创新版图上,拥有核心技术的专利储备和知识产权保护争相闪耀其中,成为各国企业尤其是亚洲巨头快速崛起的利刃。

  国际巨头:

  稳固优势 发挥规模效应

  过去,照明领域一直由欧美国家主导,随着亚洲LED产业的爆发性增长,目前照明行业形成了美国、西欧、东亚三足鼎立的格局。日亚化工、丰田合成以及三星电子、LG诺伊特等日韩企业,更是成功打入由美国科瑞、德国欧司朗和荷兰飞利浦等传统照明企业控制的高端产品市场。

  作为开发出世界第一颗蓝光LED并长期致力于荧光粉研发的企业,日亚化工掌握了蓝光、白光LED和荧光粉等关键领域的基础专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亚化工即开始提交LED领域的专利申请。截至2011年,日亚化工共提交LED领域专利申请2000余件,其中美国专利申请596件,欧洲专利申请145件,中国专利申请346件。在重视专利布局的同时,该公司也很重视对专利的保护,日亚化工一方面积极与欧美产业巨头进行专利交叉许可,结成战略同盟;另一方面对LED产业后进者继续构筑专利壁垒。专利不仅为日亚化工带来巨额财富,更成为其专利交叉授权谈判中的“独家法宝”。

  作为同处亚洲市场的LED产业重地,韩国虽然布局起步比较晚,但在短短几年之间迅速崛起,成为LED行业中的新贵。近年来,韩国政府积极推广节能照明,制定出“绿色成长国家战略”以及“绿色LED照明普及发展方案”等一系列培育强化LED产业的相关政策,并提出规划,将LED照明的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8.3%提高至2012年的15%。目前,韩国政府已在芯片开发领域累计投资1万亿韩元以上,还预定向LED照明产业的新应用领域等增加研究开发投资,以确保韩国拥有全球领先技术。随着三星电子、LG伊诺特以及首尔半导体等LED大厂的崛起,韩国LED产业在亚洲的地位快速攀升。通过对企业的大规模投资等,韩国短时间内在LED芯片等供应链上游领域跃居到了全球第二位。

  在与欧司朗等传统巨头的专利纠纷中,韩国照明企业一战成名,市场地位逐步确立。2011年起,欧司朗率先在韩国向三星电子和LG伊诺特发起17起专利诉讼,三星电子和LG伊诺特也不甘示弱,向欧司朗发起了23起专利诉讼。今年6月,欧司朗与LG伊诺特的纠纷最终以和解收场。两个月后,欧司朗宣布与三星电子就LED专利纠纷达成和解协议。有消息称,欧司朗将为此次和解支付大笔资金,但具体的资金数额并没有透漏。自2003年以来,三星电子白光LED专利申请数量一直迅猛增加,并在2008年跃居同类企业第一。数据显示,2011年,三星电子、LG伊诺特、首尔半导体3家企业已名列全球LED营收前五。韩国LED技术实力与品牌价值也随之提升, LED封装、模块产业在2011年产值达28.37亿美元。

  国内市场:

  亟需突破 谨防风险漩涡

  伴随着亚洲LED产业崛起,我国LED产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在经历了进口芯片封装、进口外延片封装到自制材料和器件,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照明电器生产国和第二大照明电器出口国。但是,核心技术被跨国企业控制依然是中国LED照明产业的致命弱点。截至2011年底,中国大陆共有LED企业3000余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只有140家。然而,没有一家企业的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超过5亿元的也只有少数几家。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LED产业集中在产业链下游的封装和应用环节,80%的产品都以出口为主。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不强,与国外技术水平差距较大,难以形成独特竞争力。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LED市场的快速增长,各大国际巨头高度重视LED专利在中国的保护。三星电子、飞利浦更成为国际巨头在华提交专利申请最多的公司。有业内人士称,国内LED产业的专利战争可谓一触即发。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LED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共2.6071万件,在外延芯片领域,国外专利权人的专利申请占比大概为70%;在封装领域,国内和国外大概各占一半;在应用领域,国外LED巨头也有大量布局。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国内企业所提交的大多属于外围专利申请,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更加稀少。

  在LED照明上游芯片基片制造的两大主流技术中,我国使用的大多是日亚化工的芯片技术,需要向日亚化工缴纳不菲的专利费用。尤其是美国专利US5998925(有氮化物半导体和含石榴石荧光材料的LED),涉及的技术主题为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YAG,是日亚化工开创白光LED产业的基础专利,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白光LED的所有应用。同时该专利已于中国、韩国、欧洲、加拿大等全球27个国家获得授权,曾被多家厂商提起无效,但均未成功。虽然该将于2017年7月到期,但其还存在CN1240144 C、JP2927279 B等同族专利及很多后续改进专利申请,很难被完全“绕过”。

  类似这样的国外LED巨头拥有核心技术的专利,已有超过一半在我国获得授权。因此,国内企业存在很大的专利风险。这种情况此前在我国台湾地区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台湾地区近年维持在LED市场占有率两成左右,且规模逐年增长,但由于在专利储备方面的被动局面,其进一步发展空间受到牵制。为避免我国台湾厂商席卷LED市场,国外巨头频频发动专利战来制衡未来的竞争对手,一方面直接起诉台湾厂商,另一方面起诉其销售商、代理商,起到震慑下游客户的效应,力求将威胁消灭在萌芽阶段。近来随着台湾地区LED产业趋于饱和,相关诉讼开始逐渐向大陆地区转移。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在LED照明领域,专利已成为高新科技企业之间相互攻击的犀利武器和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 对于我国LED照明从业者来说,没有专利,就等于没有防御,只能被动挨打。走技术创新之路,是我国企业争取LED产业话语权和主动权的唯一选择。专家建议,我国企业一方面要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其核心专利进行改进,另一方面集中投入进行重点研发,在技术路线或关键材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解决LED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增强LED专利的国际布局力度,掌握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专利,从根本上突破国外巨头的专利封锁。(实习记者 王 宇)

(编辑:秦韵)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