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案例 > 详情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用时间换技术

发布时间:2012/12/17 7:50:49 来源:中国经营报

  前不久英特尔宣布明年5月份现任CEO将离职。业界将换帅的矛头指向英特尔落后的移动业务。就在前不久,这位PC芯片霸主的市值被移动芯片霸主高通超越,业内开始重新评估英特尔的价值。英特尔这个曾经的芯片业霸主,能否在移动领域重新找回自信?《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

  功耗,功耗,功耗

  我们现在的挑战是如何做出吸引人们眼球的东西。现在大家没有更多地看到英特尔的实力,因此怀疑英特尔能不能进入平板,能不能进入手机。但我觉得这只是时间问题。过去这几年我们一直少说话,多做事,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

  《中国经营报》:英特尔近期宣布明年5月份将更换CEO,外界都认为是英特尔大移动战略上的落后导致更换CEO。英特尔以往的CEO都是内部培养,会不会因此导致视野受到局限?

  杨叙:作为英特尔45年来的第五任CEO,Paul领导着整个公司在各种市场变化中取得成功。他制定的公司战略,使英特尔的核心技术位于一个更为广泛的计算领域的中心地位,从数据中心到移动设备。计算与信息行业从来都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变化的行业。对于英特尔来说,现在就是一个新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经过近40年在英特尔的工作和8年的CEO生涯,Paul认为现在是将掌舵的责任过渡给新任领导的好时机。Paul的决定使董事会开始选择下一任CEO,并在未来六个月内进行交接。

  《中国经营报》:但是不可否认,英特尔的移动战略经历了摇摆,曾在2006年卖掉移动业务。后来又重新回到移动市场。现在来说,英特尔只能算是移动的新兵。这一出一进当中英特尔失去了什么?又悟到了什么?

  杨叙:失去的是两年的时间,我们进入移动市场有些晚了。当时英特尔的移动芯片采用的是ARM架构,而不是我们自己优势的X86架构。X86的性能是业界公认的,只是能耗高。因此业界都怀疑能否做到移动产品中去,我们也没有预期到X86架构的产品能把功耗降到这么低。所以最早我们采用了ARM架构。但不同架构的终端,会给消费者带来体验效果的不一致,另一方面,兼容性也是问题,而且制造工艺也不能得到最好的保证。我们出售移动业务,有点像解放军当年撤离延安,目的是为了解放全中国。我们想做无处不在的互联计算,无论什么形态的终端产品都可以连在一起。

  这个过程中,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功耗。我们的战术是不断做减法,把功耗降到最低,满足移动产品的需求,同时实现产品体验的一致性。现在看来,我们失去了两年时间,但得到了更多。现在我们的技术和产品都已经“Ready(准备好)”了!

  《中国经营报》:目前芯片业正在发生一个剧变:作为移动芯片的巨头高通的市值超过英特尔。同样以PC芯片为主要业务的AMD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似乎天平已经在向移动端倾斜。

  杨叙:我们有两个无法替代的优势。一是英特尔芯片是从做电脑起家,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二是英特尔具备世界一流的制造工艺和生产能力,能够保证设计的产品第一时间生产出来,而且确保最好的生产工艺。可以说,其他芯片企业都是外包生产,时间安排、工艺水平都不是他们能够完全控制的。

  我们现在的挑战是如何做出吸引人们眼球的东西。现在大家没有更多地看到英特尔的实力,因此怀疑英特尔能不能进入平板,能不能进入手机。但我觉得这只是时间问题。过去这几年我们一直少说话,多做事,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伴随着英特尔向移动领域转向,作为中国区业务领导者,你所面临的挑战来自哪几个方面?你自己都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调整?

  杨叙: 英特尔以前一直是从技术角度考虑。但是随着产业的融合,英特尔的整体战略策略在调整,我们的产品策略也在调整。这几年来,我们有很多的尝试摸索,有很多心得,也有很多教训,现在思路开始越来越清晰和明确。英特尔过去是做高性能的通用芯片,计算能力很强,是什么样的数据都能高效处理的芯片。现在,英特尔最大的调整就是从设计方向上不再做通用芯片,要针对不同市场分段做出高集成的SoC系统芯片。根据今后的智能终端需要,根据用户的体验,英特尔芯片设计理念会有一个实质性的变化。除芯片设计之外,我们还根据移动互联的发展未来,在研发和投资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和大胆的布局。我相信,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远,英特尔针对不同的市场段都会有自己的产品。

  在产业合作上,我和我们团队最近一年多来也在做调整,我们的思路也打开了。过去十几年,中国IT产业在起步,电脑在不断普及,我们的很多精力花在这里。现在很明显的一点,中国的产业逐渐走到了创新发展的前沿,例如深圳众多的OEM、ODM和元器件厂商,他们开发出的产品已不只是在中国使用,而是销往世界各地。我们在英特尔中国内部也要有一个全球思维方式的转变。

  节奏重于速度

  英特尔手机领域只有几个合作伙伴,刚把第一代产品做出来,如果像电脑那样去宣传,产量是跟不上的。大家都希望英特尔能更快一些,但我们认为把控节奏很重要。

  《中国经营报》:英特尔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超极本这个跨界的产品,但第一代的超极本并没有超出用户的预期,没有给用户“惊艳”的感觉。现在反思,超极本是不是推得太早了?应该更成熟、更完美一些再推向市场。

  杨叙:没有。不但是没有推得太早,我觉得我们准备的过程还不够。但这个问题确实比较矛盾,消费者的体验很重要,但他们的耐心是有限的。回过头来看,第一代超极本只是改变了用户对笔记本视觉上的认知,很薄、很轻、很炫。

  超极本再往下、往前走,需要更加注重体验,加更多的功能进去,但要实现这些需要很多探索。这就是我们在最早超极本上所做的创新,比如做到那么薄,电池、屏幕,甚至键盘都需要重新设计,这些技术上的突破需要时间去解决。早先,我们内部进行过很多讨论,有一年的准备期。当时我们就把重点放在产品的准备上,工艺设计、硬件设计、生产质量上都有挑战,我们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是最早超极本所解决的问题,没有那段时间的积累,现在的超极本是不可能这么酷的。当然,如果touch(触摸)要提前一年出来,那我想超极本会非常成功。

  《中国经营报》:今年英特尔与联想发布过第一款手机产品,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你怎么看?到现在为止,英特尔在中国只发布了两款产品,是不是速度太慢了?

  杨叙:说实话,与联想合作的第一款产品K800,我们就是为了证明英特尔是可以实现智能手机这种尺寸的。同时证明英特尔一旦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它的体验效果一定要达到一流。所以从这一点看,第一款手机的目标达成了。但问题是我们过于追求极致,成本比较高。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迅速逼近千元、跌破千元,销售价格遇到大的挑战。

  技术和产品准备好了,如何让消费者体验到,接下来我们需要做很多市场工作。什么时间点去推什么样的产品,很关键。英特尔手机领域只有几个合作伙伴,刚把第一代产品做出来,如果像电脑那样去宣传,产量是跟不上的。大家都希望英特尔能更快一些,但我们认为把控节奏很重要。不能让消费者失望,我们非常谨慎,并不急于去通过宣传引导消费者赶快去买。有一定基础之后会有更多的新产品。合作伙伴的产品全都准备好了,我们的市场再快速跟上,毕竟宣传这块是英特尔的专长。

  《中国经营报》:你们手机的合作伙伴并不多,能不能谈一下你们的选择标准?

  杨叙:现阶段在手机领域,更多的是他们选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谦虚一点,但是有一点我们是有信心的,为什么他们能够选择我们,最为关键的是,他们相信英特尔是一个提供最强计算能力的公司,而且他们相信计算能力就是体验效果最好的保证,这是他们选择的基础。

  最初我去拜访好多客户谈手机的时候,他们总是说功耗、电池续航时间不好,这也是他们对英特尔产品的最初印象。但很多合作伙伴从开始的怀疑,到现在真正看到英特尔产品的变化,我们真的把功耗降下来了,于是开始尝试与我们合作。

  混乱创新时代产业链重新洗牌

  垂直整合模式如同一个封闭竖井,用户一旦跳进去以后,你只能在这个井里面了,永远接受它给你提供的产品、服务,一切都要由它来安排。我相信没有消费者愿意永远待在一个井里。垂直整合的厂商慢慢会认为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有依赖性,建立所谓的“锁住策略”,这是很危险的信号。

  《中国经营报》:从英特尔提出超极本概念开始,到微软Windows8(以下简称Win8)的正式发布,带来了新一个硬件产品的疯狂创新潮。市场上的硬件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用户有些无从选择。现在是混乱还是创新?是否会成为一种常态?

  杨叙:我认为是混乱的创新时代,混乱和创新两者都有。触摸和各种应用等方式诞生之后,所有人都在思考未来的产品形态的演变。曾经有些人担忧,新产品形态会不会取代旧的产品形态。现在看来产品发展是重叠的,还不是简单的取代关系。同时,更多的新的应用方式在诞生,使用模式在融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上到下设备都具备触控功能,将消费者带向一个“全触控”体验新时代。

  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们不要只看硬件产品形态本身的变化,而是要关注使用方式的变化,也就是应用的融合。人们今后的选择是,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通过什么设备,都能够完成他在那个时刻想完成的事;一个人面对多个屏幕、拥有多种智能设备,也就是真正进入了“一对多”的时代。

  《中国经营报》:在这种混乱、创新并存的时候,会不会引发硬件厂商的新一轮洗牌机会?

  杨叙:我相信一定会,而且不仅是硬件厂商,应该是更大的产业链的洗牌的机会。但有一点,混乱中的创新,核心还是创新。以前PC是唯一个人计算设备的时候,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创新出现瓶颈,硬件厂商把所有创新的压力都放到英特尔、微软的身上。我们过去的创新就是芯片的速度一代比一代快,但应用方式没有发生革命性的突破。而现在的创新完全不同,有很多的维度。随着触控、变形超极本的出现,还有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其他触控设备的崛起,赋予终端设备厂商更多的机会做自主创新,来创造多样化的、差异化的产品形态。

  《中国经营报》:Win8引起业界的新一场狂欢。你认为Win8与超极本的合力,能否引爆市场?是否对苹果的系列产品造成冲击?

  杨叙: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冲击苹果,目标是迎合未来的潮流。什么是未来的潮流?就是在新一代超极本上将最好的工作效率和最好的娱乐体验两者完美融合。PC过去被认为是一种工作工具,而平板则类似于一种娱乐工具。Win 8采用全新触控风格的用户界面,提供很好的屏幕触控支持,将会为超极本带来新的兴奋点。现在,新一代超极本将两种应用模式更加完美融合,既能满足工作所需,又能提供出色的个性化娱乐体验。PC+触摸一定是方向,这个不能质疑。我相信未来一年后,至少会有50%的PC或笔记本都是触摸的。如果乐观一些,可能实现70%。

  《中国经营报》:微软为了配合Win8的发布,也做了自有品牌的平板电脑Surface。仿佛是要效仿苹果做垂直整合的思路。作为芯片供应商,你们如何看微软的做法和垂直整合的趋势?

  杨叙:我们目前没有打算推自己的硬件产品。英特尔是坚持要走合作创新的方式,因为产业链的分工不同,而且现在整个产业已经在回响创新的声音,创新的动力、激情又开始回来了。从这个角度讲,英特尔没有必要自己做,否则跟我们以往的合作方式和战略策略就违背了。对于微软做Surface,他们有自己的考虑,他们是为了让Win8创新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体验出来,第一时间把这种效果传递给用户。但微软今后向什么方向走还不好讲。正因为是混乱的创新年代,所有的企业都在想办法,都在以创新的方法去探索未来的路。这也是好事,现在正是百花齐放的时候。

  《中国经营报》:苹果的垂直整合非常成功。微软、谷歌也表露出这样的意图。你如何看垂直整合与横向合作的关系?

  杨叙: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矛盾的话题,正如刚才所说的混乱的创新,大家做各种路径的尝试。但是我相信,一个消费者不会永远用一个厂商的产品,而且,一旦你的东西不再具有唯一性、差异化,独特性的魅力就会黯淡。其实现在很多高端的安卓手机已经和苹果手机用起来没什么两样了。

  垂直整合模式如同一个封闭竖井,用户一旦跳进去以后,你只能在这个井里面了,永远接受它给你提供的产品、服务,一切都要由它来安排。我相信没有消费者愿意永远待在一个井里。垂直整合的厂商慢慢会认为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有依赖性,建立所谓的“锁住策略”,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我相信产业创新、合作创新是未来。

  记者手记

  加法与减法

  董军

  从大学开始在英特尔实习算起,杨叙已经在英特尔工作了26年的时间。说他骨子里都刻着“英特尔”也不为过。英特尔公司有着一大批杨叙这样与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老家伙”。即将离任的英特尔全球CEO曾在公司工作过40年。英特尔历史上的5位CEO全部都是来自公司内部,而不是空降的职业经理人。英特尔是一家历史感很强、有传承的公司,同时也难免会有偏执与守旧。正是因为在PC芯片领域多年无法撼动的优势,令英特尔忽略并错过了移动领域领跑的机遇。

  “英特尔独特的文化就是时刻要有危机感。”杨叙承认“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所以在英特尔多年,他一直努力“跳出英特尔看英特尔”。 “对于负面的、质疑的声音要采取‘开放+包容’的心态,而不是简单的反驳。”杨叙会把所有竞争对手优秀的产品拿来试用,并且从不吝啬称赞别人产品的优势,在合作与竞争中吸纳别人的精髓,但同时保留骨子里的骄傲,“当然,对于自己的优势也要保持信心不动摇。”

  英特尔公司为了重新进入移动领域,过去几年间重点做的是两件事:产品上做减法,合作上做加法。

  “功耗,功耗,功耗。”过去几年,合作伙伴不断向英特尔发出疑问,这也是英特尔时刻提醒自己的一个词。竞争对手是从手机芯片入手,功能简单,功耗低。而英特尔的芯片是脱胎于PC,强于计算能力,但瓶颈是功耗过高,待机时间短。“不断做减法,把不必要的功能减掉,通过各种技术创新把功耗降下来。”

  在合作伙伴方面则需要不断做加法。过去英特尔做电脑的芯片,基本上一家独大,杨叙的工作主要是与几大PC厂商谈合作。伴随产品的跨界,整个产业进入混乱创新时代,杨叙的工作范围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增加了与很多手机厂商的合作,还更加向产业链上游渗透,与更广泛的零部件厂商合作。“杨叙这两年跑了很多趟深圳,多数时间是与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尤其是零部件厂商泡在一起。”英特尔内部员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因为对新领域的不熟悉,而且超极本是全新的产品形态,英特尔需要从最源头的零部件开始关心,键盘、电源,甚至是一个小小按钮的设计,都会影响整个产品的应用体验。“目前杨叙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移动芯片的客户合作问题。”前述员工告诉记者。

  加法与减法之间,英特尔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重返移动市场,去年开始发力超极本,今年开始全面铺开手机战线。在杨叙看来,成败都可贵,成功可以找到正确的道路,失败可以总结经验再次出发。“别担心,只管去做,我担着。”公司创始人的这句口头禅塑造了英特尔的基因:保持危机意识,并勇于去冒险。

(编辑:秦韵)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