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 详情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典型案例】地奥集团:为创新药物高质量研发赢得先机

发布时间:2021/9/7 2:19:4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协同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是知识产权的应用和获得过程。成都地奥集团作为一家产学研结合发展的医药公司,始终注重创新和协同发展,通过协同创新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的知识产权资源,形成基于知识产权的竞争优势,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进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成都地奥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整合资源 深化协同

  “协同创新要求在协同主体间进行知识资源的大跨度、全方位整合,其重点是获取或创造知识产权资源。”上述负责人解释,协同创新需要协同各方投入知识资源,通过信息交流、互补性资源的融合、思想碰撞,整合和创造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知识产权新资源。

  据介绍,成都地奥集团创建于1988年,是研制和生产天然药物等产品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而同位于成都市的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双一流A类大学,拥有丰富的科技成果和一流的科技人才,非常契合成都地奥集团协同创新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成都地奥集团与四川大学建立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集成不同领域主体的独特优势的协同创新合作,努力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协同创新过程中,四川大学提供科技人才、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新的理论;成都地奥集团提供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丰富的成果转化经验、成果转化资金等,双方通过发挥各自优势以实现资源的充分整合。

  在项目推进中,成都地奥集团从四川大学引入具有潜在价值的“铁死亡抑制剂”相关高新技术,以专利导航为主,辅以科技文献调研,开展对该合作涉及的产品--脑卒中治疗药物进行专利和文献检索分析,研判相关领域药理病理基础性研究进展、药物开发路径、产品管线组合等信息。同时,通过开展市场调研,对脑卒中的患病率、治疗脑卒中药物的种类、产品的价格等进行相关的市场分析。随后,成都地奥集团与四川大学有针对性地组建了协同创新合作机制。

  据悉,在技术引进阶段,双方合作主要以专利转让为主,通过专利转让引进四川大学关于“脑卒中治疗药物”的相关技术;在技术融合阶段,吸收消化前期技术并在引进的前期技术基础上进行深入开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适应性改造,比如产品剂型、产品管线和产品组合开发等,即进行内外部知识融合的知识产权合作。

  强化布局 校企共赢

  在成都地奥集团与四川大学协同创新合作模式下,双方获得共赢。

  “对于成都地奥集团来说,短时间内迅速获得了大批治疗脑卒中的候选小分子化合物,大大缩短了药物自主设计、合成和筛选化合物的时间,并助力快速推进药理、病理和毒性等临床前研究,为实现产品产业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抢占相应的市场赢得了先机。”成都地奥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大学在该合作模式下,以企业与市场的需求为研发起点,充分挖掘学校科技创新资源,使研发出的科技成果更符合市场需求,加速了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上述负责人表示,该合作模式助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期稳定的合作。

  协同创新获得共赢,离不开高质量专利布局。据介绍,成都地奥集团还依托自身完善的知识产权平台建设和较高的专利法律知识储备,通过专利布局对技术进行全方位保护,以高质量专利布局助推协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同时,成都地奥集团充分利用专利的防御作用,广泛利用申请、许可、转让等多种形式,获取专利权。在专利管理方面,成都地奥集团对于多重来源、先后申请、相互联系的专利,进行了高质量的专利布局。

  具体而言,上述负责人介绍,成都地奥集团不仅针对四川大学的“铁死亡抑制剂”项目有效协同各专利的相互关系,仔细平衡在先专利、在后专利的内容,还注重在数据、主题、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专利协同,避免在先专利对在后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造成影响,使得各件专利有机组合,形成对创新成果的持续、有力保护。

  成都地奥集团还通过专利数量的积累,提升“铁死亡抑制剂”项目专利布局的价值。将各系列专利有效组织,形成以化合物专利为主的战略核心;同时以疾病谱和市场匹配度为依据,在主要市场国布局化合物专利,彼此之间形成牵制和补充。

  “根据后续药物开发安排和研究进展,我们跟进布局药物制剂专利、晶型专利、中间体或合成工艺专利,以及新适应症专利等外围专利,形成专利网格局,以在原化合物专利保护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延长专利权保护期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助推协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上述负责人如是说。(本报实习记者 王 晶)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