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 详情

河柴重工:专利助力中国舰艇扬威蓝色海洋

发布时间:2012/8/15 14:01:14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护航到我国自行研制的世界首艘万吨级医院船“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从中国渔政船、海监船扬威南海行政执法到行驶在世界大洋的国产集装箱船、油轮、邮轮等,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河柴重工)的名字近年来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河柴重工研制生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发动机及其发电机组,使得各类国产水面舰艇有了‘中国心’,挺直了国人的‘腰杆’。”河柴重工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刘藏会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主创新化茧成蝶

 

始创于1958年的河柴重工在发展过程中,也曾走过主要依靠技术引进谋求发展的道路。“我们曾经历了支付高昂的技术引进学费和专利许可使用费的代价,如今,河柴重工已经跻身成长为世界船舶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的一流队伍,并成为国内船舶行业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研制生产基地。”刘藏会说。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发展,河柴重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研制生产体系,培育和锻炼出了一支技术和加工队伍。1985年至1998年,河柴重工在引进德国MWM系列柴油机技术后,不断地进行国产化开发,研制成功234系列和604B柴油机。“十五”期间,河柴重工再次引进德国最新技术的620系列柴油机技术,并在1年内利用自己的研制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如今国产化率已经接近100%,彻底摆脱了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该机型被列为我国海军二代动力主力机型和“十一五”重点发展机型。

 

“柴油机结构复杂,里面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河柴人就是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用了50年的时间,硬是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把柴油机这个骨头一口口拆解、吞咽、消化掉。”刘藏会说。

 

依靠专利攀登高峰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逐步实施,河柴重工深感自己肩膀上担子的分量,他们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向“技术集成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并开始向自主研发高端自主品牌产品跨越,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近年来,河柴重工加强了与哈尔滨工程大学、中船重工711研究所等专业院所开展项目合作,逐步突破了高速大功率柴油机高精度薄壁机体铸造技术、大型曲轴柔性化高效加工工艺技术、连杆高效柔性化工艺技术等一批关键工艺技术,并先后获得了22件专利,其中5件发明专利,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522日,河柴重工的新型自主品牌HND高速大功率柴油机样机进入装配阶段。该型柴油机在每分钟1500转时,功率可达3000千瓦,该系列机第二阶段最大功率可达3800千瓦,是河柴重工自主研发的目前国内最大功率的高速柴油机,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美国同类标准,被我国海军列入舰船常规动力中长期发展规划。

 

如今,河柴重工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满足军民船用、陆用市场和海洋平台对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的需求,打破高端船舶动力装备跨国公司的封锁和垄断,逐步实现我国船舶动力装备自主化,向提高我国船舶动力装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道路迈出坚实的步伐。(记者 李建伟 通讯员 梅巍)

 

 

(编辑:朱杉杉)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