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 详情

活顶尖公司:专利托起行业“小巨人”

发布时间:2012/5/29 12:00:00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今年2月,上海宝钢集团从意大利采购的价值3000多万元的两台磨床,在试用期间就“趴了窝”。于是慕名与河南活顶尖机械有限公司(下称活顶尖公司)取得了联系,更换了该公司研制的“活顶尖”专利产品,很快就使这两台进口设备“起死回生”。

 

如今,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无锡机床厂等国内20多家知名机床制造厂家纷纷和活顶尖公司联系,采购该公司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各种规格的内置式活顶尖。

 

选准突破点:

小产品顶起大产业

 

活顶尖是用于精密机床加工部件过程中固定部件两端的一种机械装置,外形类似普通炮弹。这样一个小小的部件,却决定着轧辊及轴类磨加工工件的磨削精度和质量,显示着一个国家精密机床加工领域技术水平的高低。在传统的机床轧辊及轴类磨加工中,均采用“托磨”工艺,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还容易导致下游机床加工部件精密度难以保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工业先进国家都采用活顶尖加工方式,称为“顶磨”。我国每年不得不耗费10多亿元巨资,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进口精密加工机床。

 

19981月,位于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民营企业活顶尖公司,与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洛阳轴承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对活顶尖技术进行攻关。他们选用承载能力较大的圆柱滚子轴承取代原来的深沟球轴承,选用调心滚子推力轴承取代原来的推力球轴承,设计了专业卡具,将原来顶尖轴的两点支撑改为四点支撑……

 

经过10个多月的紧张攻关,活顶尖公司顺利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国产新型重载活顶尖横空出世,产品在使用精度、承载能力、使用寿命等方面表现惊人,丝毫不亚于国外进口产品,而价格却仅是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从而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技术领域的长期垄断,填补了国内重载高精度活顶尖的空白。当年,活顶尖公司获得河南省首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创新不止步:

后来者挑战世界巨头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的一些跨国公司在北京、西安等地均设立有活顶尖产品销售服务办事处,每年销售额达到上千万元。近年来,随着活顶尖公司产品的不断推出,这些办事处不断被裁撤,欧美进口机床和产品不断降价,并出现将要逐渐退出国内市场的趋势。

 

随着精密机床加工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对活顶尖产品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承载重量越来越大。面对行业需求,活顶尖公司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他们先后与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洛阳轴研科技股份公司签订了研究与开发合同,吸纳高科技人才。公司每年拿出利润的6%10%投入到新产品开发中,配置了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建立了研发人员的奖励制度,不断推出新产品,先后获得了4件中国发明专利和5件实用新型专利。

 

活顶尖公司先后开发出了加强型长锥柄、短锥柄、伞形活顶尖等3大类20多个规格型号的产品,并且承重量不断提高,其中伞形活顶尖的承重量由原来的6吨提高到15吨,短锥柄活顶尖的承重量由原来的10吨提高到25吨,长锥柄的承重量提高到40吨。旋转精度从原来的0.015毫米提高到0.005毫米,使用寿命也由原来的1000小时提高到6000小时以上。

 

2009年,济南通宇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花费上千万元从美国进口一台磨床,用于加工风电设备的主轴。仅1年时间,该磨床的活顶尖设备“寿终正寝”,加工精度不断下降,面临报废。济南通宇重工焦急万分地和美国设备制造商联系,对方答复是修复需要300万元,等候零部件加工、运到、安装、调试到位,可能需要半年时间。

 

济南通宇重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活顶尖公司求援,仅仅用了10多天,花费20多万元,就更换了活顶尖,而且新设备超过了原来设备的技术加工精度。

 

2011年,宝钢集团花费1000万元从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采购1台国产磨床设备。宝钢集团事先与河南活顶尖沟通,仅仅花了30万元,直接在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订购设备时就将活顶尖公司的活顶尖专利技术,纳入到采购产品中,使设备一次性达到产品性能指标要求。采购人员说,采购设备吸收了活顶尖公司的技术后,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承载能力由40吨提高到60吨;旋转精度达到0.001毫米至0.003毫米;使用寿命达10000小时以上,远远超过了国外进口设备。

 

目前,活顶尖公司的产品先后被无锡机床厂、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等300多家企业配套使用,并进入国内风力发电行业、船舶行业、铜铝加工行业及其他行业,并一举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

 

点评:

 

业精于专,功成于勤。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企业,14年来,心无旁骛,潜心致力于一个一般企业看不上眼的小零部件的研发。虽然企业销售额每年只有区区一两千万元,但却一举占据了国内90%的市场,并“四两拨千斤”,使我国精密机床制造业步入国际先进行列。“要做就做到极致!”活顶尖公司的技术创新之路,值得国内小、微型民营企业思考和借鉴。(记者 李建伟)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