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 详情

好事达:从“贴牌”向“创牌”跨越

发布时间:2012/5/22 12:00:00 来源:《经济日报》

核心提示:从一家注册资金只有70万元的外贸加工企业,成长为出口额6000多万美元、自主品牌出口率达20%、拥有专利124项的家具外贸龙头企业,好事达仅用了十年。其秘诀就在于主动由代工向自主设计制造转型。目前,企业产品线已经扩充至厨卫家具、移门、壁炉等多种家具产品,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在好事达(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好事达”)的家具产品展览室里,摆放着一系列的电壁炉产品。插上电源,炉中神奇的仿真火焰效果立刻展现,散热口默默地向外吐露着热风。

 

2011年,这些产品给好事达带来了1200多万美元的销售收入,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是公司在整合产品设计、多种材料加工和贸易渠道等优势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拥有多项专利,是公司外贸转型升级的典型成果。

 

正是通过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和自主品牌研发,在过去的十年里,好事达从一家注册资金只有70万元的外贸加工企业,成长为出口额6000多万美元、自主品牌出口率达20%、拥有专利124项的家具外贸龙头企业。“公司的转型,既是从代工向自主品牌迈进的过程,也是逐步缩小与欧美同行差距的过程。”好事达董事长吕仲琦说。

 

从代工向自主设计转型

 

吕仲琦回忆说,2001年好事达刚成立时,我国正处于外贸行业的“黄金时期”。企业只要能把产品卖出去,就能赚到钱。好事达当时为美国一家客户代工(OEM)多媒体收纳产品,一年销售收入有三四百万美元。

 

随着双方贸易的深入,这家美国客户为了压低好事达的产品价格,又在中国找了几家企业合作。2006年,好事达的其他外贸产品也面临利润越来越薄的状况,吕仲琦决定调整经营策略。

 

 

“一方面采购商压低价格,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订单波动很大,OEM越来越不好做。”吕仲琦说,当时国家重视和鼓励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好事达的年销售收入也已过亿元,具备了转型的实力。

 

这一年的另一遭遇更加坚定了好事达转型的信心。好事达在公司成立初期,曾专门成立采购和验货团队,帮助海外一家家电进口商从国内采购小家电产品,从中赚取佣金收入。2006年,这家客商决定甩开好事达直接采购。如此一来,好事达不仅赚不到佣金,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团队也面临解散。

 

这让吕仲琦意识到,简单地为客户提供初级产品和服务,企业很难有真正的竞争力,早晚会被淘汰出局。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依托拳头产品和核心技术。

 

2007年,好事达成立工业设计部,并将业务重心逐步从OEM转向产品的自主开发设计(ODM)。吕仲琦说,好事达在考察国际市场流行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理发现市场空白,并自主设计研发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此后的东京家具展和德国科隆家具展上展出,尽管报价不低,但却大受客商欢迎,这让好事达的团队备受鼓舞。

 

“过去别人拿来图纸,把目标价格确定以后,我们很少有议价的机会;有了自主设计的产品以后,定价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吕仲琦说。

 

随着自主设计能力水平的提升,好事达自主设计的产品线已经扩充至厨卫家具、移门、壁炉等多种家具产品,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缩小与欧美同行差距

 

记者来到好事达板式车间采访的时候,王邵阳正在板材封边机旁检查员工的作业情况。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车间主任亲历了好事达从OEMODM的转型。

 

王邵阳回忆说,他刚参加工作时,板式车间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订单进行板材加工。由于每个客户的方案各不相同,对板材规格的需求五花八门,无形中增加了加工车间的工作量。

 

好事达实现转型以后,设计部门在产品设计中除了考虑国际流行趋势和市场实际需求,也会适当地根据车间的加工能力进行调整,这十分有利于车间生产效率的提高。

 

记者了解到,国内家具企业与欧美同行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设计能力、自主品牌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好事达正努力通过转型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逐步缩小与欧美同行之间的差距。”吕仲琦说。

 

据介绍,欧美企业大量采用机械化作业,通过生产流程的工业化设计,实现数控化操作,既节约了员工成本,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国内企业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这种生产效率的差距短时间很难赶上。不过,好事达已经在福州市连江县投资建设家具产业园。吕仲琦表示,通过生产基地的建设,好事达将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改进内部生产工艺和流程,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新产业园投产以后,好事达的年产能将大幅增加,可以满足订单不断增长的需要。

 

目前,好事达每年在产品研发设计领域的投入超过了1500万元,并在国内和北美分别成立设计研发团队。从设计能力上看,与欧美同行的差距也在缩小。同时,好事达在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优化产品售后服务等方面也有所加速,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稳步提升。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将进一步‘走出去’,到欧美国家建立分厂,使产品更加贴近市场前沿,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努力成为家具行业的领跑者。”吕仲琦说。(记者 林火灿 石伟)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