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政策 > 详情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6周年解读

发布时间:2014/6/4 8:59:55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激励创造: 提质增效 促进转型

 

  今年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下称《纲要》)颁布实施的6周年,知识产权创造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据统计,2013年,我国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达82.5万件,同比增长26.3%,占三种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首次超过1/3,发明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逐步提升;同时,我国去年的商标注册申请量达188.2万件,同比增长14.15%,著作权登记超过100万件,延续了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势头。
  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之所以能够不断涌现,一方面在于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打破了片面追求数量和增速的观念,加快了调整和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在于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愈发认识到知识产权创造的质量是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顶梁柱”,真正使得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以说,自2013年6月至今,是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工作由重数量重速度向重质量重效益转变的关键。
  完善顶层设计 优化创造结构
  去年,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发布的《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中,把“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放在首要位置,提出要改进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审查管理工作,完善知识产权考核评价体系,引导知识产权创造主体从注重知识产权数量向注重知识产权质量转变,促进提升知识产权价值。
  以专利工作为例。近年来,随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但并不是专利强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多个场合均指出,与专利强国相比,我国的基础型、原创型、高价值和拥有核心技术的专利相对比较少,这就需要不断努力,进一步提升专利的质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提升专利质量,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总体的思路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于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加大对低质量专利申请的监控力度,严把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审查质量标准。
  相关的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据统计,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位居三种专利之首,且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占三种专利总量的34.7%,5年来首次超过1/3。我国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9万件,占国内总量的54.9%。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表示,我国专利工作正在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提升转型,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更加稳固。企业专利的整合培育与优化运作,已经从早期主要富集于科学技术密集度大、创新成果更新率快、知识产权敏感度高的通信等产业,扩展和延伸到了能源企业及一般产业。这表明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已渗透和覆盖了各行各业。
  转变工作模式 加强政策引导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谋划和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离不开知识产权强省、强市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在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层面,越来越多的地区引导知识产权创造工作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升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今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2013年我国省(市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的排名情况。其中,首次跻入前十的安徽省表现抢眼,以4241件发明专利位列第八,在知识产权创造、特别是专利创造工作上的“安徽速度”令人眼前一亮。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周宏告诉本报记者,从几年前“眉毛胡子一把抓”式地大力推动专利申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到近年来通过规范全省专利资助政策、遏制非正常专利申请等措施引导专利工作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安徽省在促进专利申请质量提升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据了解,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在广泛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规范专利资助政策的指导意见》,引导全省的专利申请工作重心向提高质量、扶持转化和优化环境转移。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安徽省一级的专利资助政策已调整为只对发明专利进行资助,各市县也开始逐步将资助政策由专利申请阶段调整到专利授权阶段,将发明专利作为重点资助对象。
  通过鼓励与遏制并施的工作方法,安徽省的专利创造质量近年来有了显著提升。据统计,2014年前4个月,安徽省共提交发明专利申请1.0388万件,居全国第7位,同比增长65.0%,高于全国平均增幅50.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2位。截至今年4月底,安徽省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9件,同比增长47.6%。
  而在推进商标战略深入实施的过程中,我国许多地区也在通过提升商标创造质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在湖北,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品牌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全省驰名商标孵化库,首批257户入库企业直接享受工商部门的“定制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更多的湖北名标精品走向全国;在福建的滨海县城石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研究制定了从出口外向型企业的培育到商标国际注册的帮扶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加大对企业注册、使用和管理马德里国际商标的指导力度,截至去年底有约70家企业申请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成为石狮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实施创新驱动 提升质量效益
  从《纲要》颁布实施至今,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也经历了一个由追求数量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型的过程。特别是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的高地,不但反映企业研发能量,更攸关企业维权主张及实施效益。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今年最新发布的报告中,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通讯)再次凭借2309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在以拼技术为游戏规则的通信业,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储备已成为中兴通讯通往全球化市场的“门票”。中兴通讯副总裁、首席法务官郭晓明说:“知识产权战略是公司最核心的战略,知识产权资产是中兴通讯最核心的资产。”
  正是秉承这样的战略选择,中兴通讯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投入巨大、量多质优。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兴通讯已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了超过5万件国际专利申请,有效国际专利拥有量达1.6万件,其中涉及标准的LTE基本专利超过800余件,全球占比13%。众多覆盖国际通讯技术标准的基本专利,以及覆盖通讯产业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专利,使得中兴通讯拿到了英、法、德、美等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发展中国家相关产业市场的“入门券”。
  与中兴通讯类似,刚刚在第三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评选中斩获特等奖的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福田)也是通过提升专利质量、激励知识产权创造而尝到了甜头。北汽福田总经理王金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汽福田此次获奖的专利“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副水箱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相关技术匹配在福田重卡、客车等产品上,连续两年累计销售124.89万辆,该技术的零部件产品销售金额约20.23亿元。
  无论是政策的引导还是企业自发的行动,因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的提升而最终受益的终究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随着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创造工作进一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必将使知识产权工作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拉近我国与知识产权强国在自主创新能力上的距离,并最终能够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出更为强劲有力的支撑作用。(实习记者  崔静思)


 
有效运用:服务经济 引领产业


  2014年2月,一笔总额79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让山东泉林纸业公司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制度的保障、政府的支持和银行的积极参与,盘活了这家以浆纸业为核心的大型企业。为抢抓市场机遇,该公司目前已启动一个年处理150万吨秸秆的制浆造纸综合利用大型项目。随着贷款资金逐步到位,项目基本建设也全面展开,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1.65亿元。
  2014年3月,一张“超硬材料产业专利导航图”,让正在建设之中的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看到了做大做强的希望。一系列专利分析、评议,使得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创新技术路线逐渐清晰。园区及时调整招商策略,变“招商”为“选商”,将企业专利拥有量和技术创新方向等作为选商的头道门槛,将无专利、专利运用能力低、专利无竞争优势的企业直接淘汰出局。
  通过知识产权有效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实现知识产权价值,一直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6年来,一个个成功案例,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可以说,在我国经济发展总量不断增长、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经济发展结构日趋合理的背后,是我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幅提升的现实。
  专利导航:产业转型的“指路航标”
  “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董宏伟表示,2013年,东湖示范区共提交专利申请超过1.2万件,同比增长近17%,占武汉市企业专利申请量的50%,创下了历史新高。专利导航实验区的建设,促进了武汉东湖示范区光电子、光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光谷”创造能力全面升级,助推开发区整体实力“硬增长”。在全国高新区最新排名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排名上升至第二位。
  “专利导航是专利制度在产业发展中的综合应用,也是专利战略在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实施,更是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超过20%。截至2013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以及3种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首位,2013年,我国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达82.5万件,同比增长26.3%;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也跃居世界第三位。但专利运用的瓶颈还没有完全打破,以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为着力点,开展专利导航,就是为了强化专利运用能力,助推产业发展。
  所谓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就是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撑产业科学发展的探索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推动重点产业的专利协同运用,培育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新模式。2013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8个产业集聚区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等5家行业协会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集团)等35家企业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1年来,这些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在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中,均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形成规模,并涌现了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近10年间,这些企业提交专利申请累计超过11万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9.9%,专利数量在全国高新区中保持领先,近1年来的专利导航实验区工作更是让园区发展踏上了快速路。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则以生物医药产业见长,专利导航实验区相关工作启动以来,已经建立了生物医药大型研发平台和产业体系,初步完成药物品种专利研发布局。目前,上海张江示范区已形成新药产品260余个,获得新药证书超过50个,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占生物医药企业总量的28%的大好局面。在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初步形成,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超50%。目前,该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超37件,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
  “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根据相关工作安排,国家知识产权局力争利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同时,加快推进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实施,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推动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质押融资:企业发展的“解困福音”
  254亿元,这是2013年我国专利权质押融资取得的成绩,相比2012年增幅达到80%。从2008年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以来,我国专利权质押金额已经累计达到638亿元。同时,另一项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专利保险,也在2013年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13年,全国有530家企业对1855件专利投保,保障金额达6438万元。数据增长的背后,是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地区、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的认可,日益体现出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企业真实的感受。从一家默默无闻的物联网企业发展到与行业大鳄正面交锋,温州创力电子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正是源于温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第一单。苦于没有实物资产作为担保,该公司除依靠公司法人的住房抵押获得200万元贷款外,平日的大量资金只能依靠高额利息的民间借贷。2009年7月,该公司在温州银行成功获得专利权融资贷款800万元,极大缓解了资金压力,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目前,该企业已先后4次申办该业务,先后获得温州银行专利权质押贷款4笔,累计金额3320万元。近年来,该企业年产值成倍增加,2012年已破亿元,并在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厂房。
  像这样受益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的企业,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黄布毅能够列举出很多。近年来,专利质押融资在河南省开展得有声有色。2013年,10余场银企对接活动接连召开,20余家企业专利质押融资额总计达到3.657亿元。“对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的资产就是专利,通过知识产权价值货币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将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黄布毅看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利保险、专利作价入股等都是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体现,它们为处于融资困境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了“解困福音”。
  自2008年第一批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名单公布以来,这一惠及大量企业的政策得到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推动。为进一步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出现的评估难等问题,2010年8月12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强调加快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协同工作机制,有效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在试点工作的带动下,2012年,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41亿元。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指引。迄今为止,在全国29个地区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投融资服务试点工作。在政策的带动下,各地结合自身实践,制定出台了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6年来,不断拓宽了知识产权运用途径,勾画着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美好前景。一系列事实证明,以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和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为代表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的完善,将对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发挥巨大作用。(记者王宇)


 
依法保护: 多措并举 提供支撑


  任何一项制度,如果缺乏强有力的保护作支撑,只能是“空中楼阁”,对知识产权制度而言尤为如此。2008年6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下称《纲要》)正式颁布实施,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同时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
  《纲要》颁布实施6年来,各职能部门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力度,探索更为长效的保护机制等方面入手,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更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原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一定规模的修改,使相关法律法规更加贴近实际,起到更好的规范和指引作用。
  2008年12月27日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后颁布,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此次专利法的修改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专利授权的标准,加大专利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诉前行为保全和法定赔偿额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专利行政执法体系。2012年1月,新一轮专利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
  2008年,我国启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工作,修改后的商标法已于201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声音可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在宣传中禁用“驰名商标”字样,“傍名牌”行为将加重处罚等修改内容引发广泛关注。此次修改使我国商标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充分解决著作权领域在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为新时期的文化繁荣提供有力保障,2011年7月,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工作启动,目前修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更快捷的行政执法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有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执法力量,特别是专利行政执法力量有了显著增强,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提供了保障。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行政执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提高专利行政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加快推进建立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机制、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协调机制和专利纠纷快速调解机制,全面开展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设立了一批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企业和产业提供高效服务。2013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达1.6227万件,同比增长79.8%,其中专利纠纷办案量为5056件,同比增长101.4%。201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不断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2013年,全国工商系统共立案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8.31万件,涉案金额11.21亿元。依法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77件,涉案金额2.8亿元。
  国家版权局不断加大对侵权盗版等违规网络视听节目的监管与查处力度。2013年,全国版权系统共立案查处侵权盗版案件1万余件,全年共关闭传播侵权盗版节目的非法网站2000余家,查处侵权盗版节目5000余个,发现129款传播侵权盗版节目的应用软件,并通报相关部门处理。
  2013年,海关总署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和相关制度建设,并加强与工商、公安、知识产权等部门的通力配合,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2013年,全国海关共扣留嫌疑货物2万余批,扣留侵权嫌疑货物7500余万件,其中查获侵犯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进出口商品近2600余万件,约占当年海关查扣侵权产品总量的35%,在被侵犯知识产权来源国(地区)中名列前茅。
  公安部在2013年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打假行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集中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犯罪案件5.9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万名,涉案价值406亿元。
  更完善的司法保护机制
  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司法保护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纲要》中将“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建设”“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作为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一项内容,并纳入战略重点之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13年,全国地方法院共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包括竞争)民事一审案件8.8583万件和8.8286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33%和5.29%。其中,新收专利案件9195件,比上年下降5.01%;商标案件2.3272万件,比上年增长17.45%;著作权案件5.1351万件,比上年下降4.64%;技术合同案件949件,比上年增长27.21%;竞争案件1302件(其中垄断民事一审案件72件),比上年增长15.94%;发现权与发明权案件10件,植物新品种案件200件,其他知识产权案件2304件。
  全国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对侵权假冒犯罪的批捕起诉工作。2013年,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272件5081人,提起公诉4975件8232人。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还在进一步加强诉讼监督,深化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极推动“两法衔接”机制不断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
  在实践中,只有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指引作用,实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有机结合,互为表里,才能有力震慑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充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出更为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记者  赵世猛)
 


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保障发展


  6年,对于时间来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来说,却取得了不凡的成绩。6年间,从国家到地方,从企业到各类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提供了条件,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构筑了保障,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管理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下称《纲要》)实施6年来特别是2013年,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年度推进计划中涉及的相关工作要求,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6年来特别是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专利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和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开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考核评价;完善专利审查业务指导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提高检索能力;制定提升专利质量促进政策,明确专利资助政策导向,提高专利资助效能;加强对非正常专利申请的监控和处理,规范专利申请行为,进一步强化专利审查质量责任制建设。在此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
  在专利审查机制建设上,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存在的问题,着力采取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推动工作机制完善,审查质量社会满意度达到81.6。
  同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力推进落实《纲要》《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确定的8个方面84项具体措施,目前已完成75项,战略实施工作成效显著。
  截至2013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2件,提前实现《纲要》提出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的目标。
  探索管理机制
  2013年,江苏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5项指标继续位居全国第1位。截至2013年底,江苏省有效发明专利量6.2112万件,同比增长37.30%,占全国11.4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84件,同比增长36.82%。在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活动中,江苏省荣获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4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4项,获奖项目总数达31项,创历史新高。
  “这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统筹的结果。”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使知识产权工作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事实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科学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扬长避短,积极探索适应自身发展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知识产权整体能力与水平,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6年来,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苏州、长沙、深圳等地已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对专利、版权等进行统一管理。管理体制改革后的苏州市,其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优势得到持续发挥,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长沙市完成了专利与版权职能合并的管理体制改革;深圳市对涉及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工作进行集中管理,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连年居全国首位。同时,这3个城市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均进入全国前十行列,由此可见,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活力与效益非同一般。
  2013年,各地省级财政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共12.1亿元,同比增长34.8%。首批23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增编50余人,部分城市机构独立性提高;41个示范城市全年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占全国的52%。各地积极完善奖励、资助、区域发展等知识产权政策,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行业预警等工作,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支撑科学决策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开创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新局面。
  增强竞争能力
  “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近6年来,我们已经先后在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南美、欧洲等地设立营销公司或制造工厂,产品市场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收入逐年增加。在‘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专利的海外管理及布局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柳工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带来的明显效益。截至2013年底,柳工集团共拥有专利1129件,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近6年来,我国企业在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自觉性正不断提高。在6年来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提升了竞争能力,增加了经济效益。
  通过6年来不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科学管理作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自觉为强化管理做出努力。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强化知识产权科学管理方面,加强专利分析及预警的管理工作,形成了信息监控、侵权信息清查及保护方案推行等规范化管理制度及流程,以自身严密的知识产权管理实力,多次化解了海内外知识产权纠纷,迫使对手撤销诉讼或达成庭外和解。
  2013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在全面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工作中,全国近1800家企业开展了贯标工作,200多家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机构参与其中。
  时光匆匆,脚步匆匆。回首6年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过程,我国以科学管理推动激励创造、促进有效运用、强化依法保护的实践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了良好的开局,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在持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征程上,强化科学管理、筑牢根基、提供保障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国家、地方、企业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新成绩,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记者  赵建国)

 


(编辑:白逸群)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