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周视点 > 详情

【特别策划】七夕,不止是情人节

发布时间:2018/8/16 10:39:45 来源: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网

  又到一年七月七,大街小巷的广告和玫瑰花时时刻刻提醒着你,“中国情人节”又到了。但是,七夕只是情人节吗?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始于人们对星辰、对自然等的崇拜。有文字记述的七夕节始于春秋中期。相传在这一天夜晚,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祈求智巧,故而被称为“乞巧”。这一风俗在西汉初期已经形成,东汉末年,崔寔的《四民月令》首次确凿无疑地将“七月七日”作为一个固定的风俗节日来进行描述。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乞巧、拜星、牛郎织女故事等已逐渐成型。唐宋时期,妇女乞巧屡见诗词之中,如唐朝诗人杨璞在《七夕》中写到:“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宋元之际,京城中还设有乞巧市,可见古人对于七夕节乞巧的重视。而爱情元素,在当时只是节日的“副产品”。至于七夕成为定情的特殊日子,也许还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功劳,他的《长恨歌》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写得可歌可泣,让长生殿的私语广为流传。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国力的衰弱,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国人愈加重视起七夕节中“爱情副产品”,将七夕打造成了“中国情人节”,却忽视了其所蕴含的浓厚的文化底蕴,令人痛心。从七夕节的起源和发展可见,七夕并不是现代人眼中的“情人节”这么简单,也并不是几朵玫瑰可以代表的。2006年,七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举措,让七夕更多的文化元素重现生机。虽然我们还能看到商家打着情人节的噱头想赚的钵满盆满,但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日益冷静的态度和对传统文化日益推崇,也许将令今后的七夕越来越回归本源。单说今年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七夕活动,就已不再只有爱情元素了。

  “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广东人对七夕的喜爱可见一斑。8月13日,2018·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隆重开幕。在广东东莞,至今仍有在这天与家人聚会的习惯,老东莞人就称之为“七姐诞”,通常是通过“摆贡案”来“拜七姐”。“摆贡案”需准备七种花、七种饼、七杯茶,还有“胭脂粉”,拜完后如果家里有女儿的,还会搽一下粉,以求姻缘。

  在河北内丘,8月16日至18日举办“我们的节日——2018中国内丘七夕民俗展演暨七夕文化论坛”。来自省内外23所高等院校和29个社科单位与团体的63位专家学者将齐聚内丘,以民间习俗规律观看原汁原味原生态七夕民俗和祭仪事象,包括古老七夕节罕见习俗与祭仪、用神秘符号诠释天地乾坤的“天棚地棚”制作奥秘及过程、牛王送牛郎及两个孩子上天的民间祭仪等,并针对实地观摩情况展开学术研讨,共赏七夕文化“盛典”。

  在北京,第六届北京七夕文化节于15日至19日在通州举办。活动围绕爱情忠贞、乞巧勤劳、婚姻伦理等主题,举办包括开幕式、“巧匠在民间”七夕民俗艺术展等多项活动。

  ……

  丰富多彩的活动,再一次彰显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也再次体现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国学热”“汉风”等文化潮流如一股清风为这个因快节奏而引起浮躁的社会“降温”。当耳边响起孩童们稚嫩的“弟子规,圣人训”“融四岁,能让梨”时,当综艺节目打出一手漂亮的文化牌赢得口碑时,当语文、国学分数在各类考试所占比重加大时,也许正说明了传统文化已再次唤醒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浓浓的骄傲,唤醒我们作为华夏文明传承者的满满的自豪。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时说:“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将这一文化自信牢牢植入骨血,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唯有这样,中华民族的巨轮才能行稳致远。(白逸群)


七夕.jpg


(编辑:侯岭)


(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