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周视点 > 详情

倪光南:面对芯片之痛 我们必须争这口气

发布时间:2018/5/4 11:10:00 来源:经济日报

  中兴被“封杀”倒逼中国企业自力更生,缺“芯”少“魂”之痛给国人上了一课,在核心技术上,必须坚持自主研发。“中兴事件,对我们来说,挑战前所未有,当然机遇也前所未有。不管是做技术的,还是搞知识产权的,我们必须争这口气。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所说,‘所有关键岗位、重要产业,都要有一份责任感、使命感。每个人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4月28日参加由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和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联合主办的以“创新·携手·共享”主题的2018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论坛后,在接受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上述看法。

  此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启动2018年“中国好专利”评选工作,目前,申报通道已经正式开启。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被聘请为2018年“中国好专利”的首席专家。

  “能够被聘请为首席专家,我很高兴为中国专利创新贡献力量!我们都应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倪光南院士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发展。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要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

  事实上,众所周知,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行事。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市场换不到的。

  对知识产权有着切肤之痛的倪光南坦言,当年,一些跨国公司的专利官司带给团队的可谓是切肤之痛。国外公司精于知识产权布局、管理和运营,他们以知识产权为其核心竞争力。而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起步较晚,做技术的要懂知识产权,搞知识产权的要把根牢牢扎在技术里。

  如何尽快解决当下面临的切肤之痛?倪光南结合自己撰写的《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努力建设网络强国》的文章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晰网信事业发展是保障网络安全和构建信息技术体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同时,网信事业的发展必须围绕着构建信息技术体系的任务。因为在网信领域,单项技术、单个产品或服务等等,往往不成气候,只有当许多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等等彼此互为支撑,形成信息技术体系,并与经济社会环境相融合,构成生态系统,才能生存和发展。

  第二,要认真学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经验,牢固树立“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的坚定信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的成功范例。我们有关方面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成功地构建了安全可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需要融合航天技术和网信技术,其构建难度绝不在构建其他网信技术体系之下,北斗的成功经验表明,今天中国已经有能力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自主创新,构建网信领域的各个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第三,看清桌面计算机信息技术体系之争的本质,扎实推进“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的伟大工程。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的CPU所引领的技术体系,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拥有成熟的生态系统支撑。

  我国重要领域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而且在网络安全方面具有重大风险。为此,我国确立了一个“核高基”重大专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要求还差很远。

  我们在桌面计算机信息技术体系方面进行的也是一场伟大的斗争,必须以建设伟大工程的战略魄力,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指示,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第四,增强网络安全的制度保障,持续塑造“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的生态环境。我们完善更好的制度反馈,特别重要的是国家网络安全的一些领域,网络安全配套的网络产品可服务的安全审查办法。

  “目前,我国在计算机芯片等多个技术领域表现出的技术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强大的专利壁垒前缺乏技术联盟的现状,迫切需要各行各业与知识产权界携手共进。”倪光南院士表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了众多具有创新实力的实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集聚了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和资源,创新驱动需要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和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我国各行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助力。(记者 苏兰)



(编辑:白逸群)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