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周视点 > 详情

“创”时代,得专利者得先机

发布时间:2016/6/24 9:44:00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离不开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简单地说,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就像智能设备的耳朵--人发出的声音由拾音器采集后,通过编码“翻译”成设备能听懂的语言。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声音信号采集动态监测,是提高识别度的重要一环,它能实时监测声源好坏,将不清晰的声源进行优化和补偿,提高声音的识别率。这正是创业者房军目前努力的一个方向。


  2005年某个新品发布会上,外国人的一句“中国人要10年才能做出这样的产品”,让房军下决心做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信号数字化处理技术。从花光积蓄建起多媒体实验室搞研发,到成立北京中博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仅用了3年时间,房军掌握了数字信号传输解调调试的核心算法。此后,他和公司研发团队相继开发出IP流媒体服务器、多画面监播、数字多媒体监测等一系列核心产品,提供给广播电视等专业行业。到2013年,房军的公司小有规模,年收入达到5000万元。


  “到现在还有一些国内的手机厂商盗用我们这个核心算法。但是我们考虑到较高的维权成本,还没有采取行动。这也给我们的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其实最开始提交专利申请,只是想在寻找投资时,更好地体现我们的技术实力。”创业的最初阶段,房军甚至认为,专利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然而,当房军把目光从专业领域投向更广阔的服务市场时,他感受到没有专利还真不行。“做应用于手机、对讲机等终端上的大众化产品时,我们做的是产业链中游环节,下游企业就会跟我说,你们这个产品有没有专利啊?没有专利我们不敢用,害怕成为被告。”


  鉴于此,房军带领团队在研发过程中进行了专利检索,并发现相关专利已经被申请。“可联系到发明人才知道,他那个只是一个想法,还没有做什么实质性工作,我这才明白专利运用的真正意义。”在现实面前,房军不得不重新考虑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于是,公司将高技术起点、独立自主研发作为原则,将大笔资金投入到研发中。”房军说,在这个产品生命周期只有两三个月的行业里,技术研发往往要早1年至2年。“这就需要提前考虑专利布局,摆脱现在专利申请滞后于产品研发‘先上车再补票’的尴尬情况。”他认为,把专利融入产品研发的全过程,才能体现创新的价值。(实习记者  杨 柳)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