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周视点 > 详情

企业该如何选择专利申请策略

发布时间:2016/1/15 10:14:40 来源:知产力微信

  一般来说,专利申请是企业专利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专利申请策略是企业进行专利申请的指导方针和可靠依据。本文根据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将国内企业大致分为三类:保护型企业、占领型企业和制约型企业,从企业类型、行业地位、技术形式、申请地域、申请布局、利益获取程度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并且试图借助专利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三特性浅析企业专利申请策略和模式的选择。


  在《辞海》中,策略的解释为①谋略;手段:讲究策略。②与“战略”相对。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手段。既有稳定性,又有较大的灵活性,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任何策略,都是达成目标的手段。对于企业来讲,大到专利战略小到专利申请策略,均与企业类型、行业定位、技术实力、发展规划等企业自身情况以及行业和竞争对手状况息息相关。企业内因和环境外因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企业战略的规划设计,从而进一步影响专利申请策略这一手段的行使。


  根据不同的专利申请目的,国内实体企业的专利申请策略各有侧重,目前中国企业存在以下三种类型:


  一、保护型企业。保护型企业申请专利一般是为了保护自身的产品和技术,这类企业并非一定是行业内的龙头老大,但通常已经在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拥有自己的原创技术或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实力过硬,研发投入占比高,技术掣肘少。


  保护型企业旨在保护自身技术,注重保护自家山头,尽力覆盖周边领土。申请的专利通常覆盖企业的重要技术,专利和技术的重合度高。专利申请以核心技术及其后续的改进、应用技术为主,外围专利为辅[1],申请前要做到心中自有丘壑,对项目整体技术状态和技术要点了然于心。前期规划专利组合,在项目过程中不断挖掘,及时跟进调整扩充。应用这种申请模式时,要格外注意区分技术秘密,包括不能申请专利、不适合申请专利而作为技术秘密保护的以及在满足说明书充分公开要求下专利申请文件对应的技术方案中不适合公开的技术要点。尽力扩大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覆盖技术要点,同时避免过度公开,切实保护公司利益。


  一般情况下,企业通过市场规划和预测,在专利技术、专利产品进入或拟进入的国家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即通常为企业的生产地、销售地,及未来可能的生产地和潜在市场。越接近产品,对市场的保护愈加重视。专利申请时机需考虑竞争对手的实力和状况,如果自己的技术创新具有前瞻性,竞争对手目前还不可能研发出来同样的成果,那么就可以不必急于申请专利,可以考虑推迟一段时间,待竞争对手将要研制出来时再申请专利。这样可以避免过早地公开申请文件而给对手以追赶和超越的机会,同时也相应地延长了专利保护期限。当然,若该技术由多家企业同时在研发时,应抢先申请专利,以取得先占优势[2]。无论是等待竞争对手自己充分准备还是同竞争对手争抢申请日,专利技术晚公开可以有效的延迟竞争对手知悉察觉的时间,延缓竞争对手“跟随”、“借鉴”企业的原创技术。对于美国专利,这一点需要尤为注意。


  保护型企业一般不会将原创或者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转让或者许可给其他企业,专利运营业务相对薄弱,专利盈利的能力不高。但其专利申请对竞争对手的遏制效果好,面对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往往能够一击即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二、占领型企业。占领型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是为了抢占有利的技术点和市场,将所申请的专利作为许可、转让、经营或者合作、威胁的筹码。这类企业,大多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技术上还未摆脱他人影响,研发实力一般,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风格尚未成型。占领型企业申请的专利与其应用技术的重合度一般,在研发的同时关注竞争对手的技术动向,针对竞争对手技术路线中技术点申请改进和外围专利,跑马圈地的分割竞争对手的市场。这种模式好比在专利版图上四处开花,有的种在自己的院子里,有的栽在对手的棋盘内。


  占领型企业专利申请策略为企业核心技术要点与目标竞争对手技术要点相结合,研究分析对自己威胁最大、可以联盟合作或者从其他方面考虑合适的目标竞争对手的专利信息,找到突破口集中申请改进和应用专利。截断竞争对手的发展路径,迫使其妥协让步,或者应用专利买卖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这类企业申请专利的目标地域通常包括目标竞争对手的主要市场,以及企业自身的生产、销售、经营地,力图对竞争对手造成威胁。企业自身技术申请的专利可以晚公开晚露面。抢占竞争对手市场的技术应尽可能早申请,公开早晚则取决于公司策略和竞争对手情况。如果希望给竞争对手造成压力,让竞争对手面对本企业时不敢轻举妄动或者诉讼打击前要经过一番分析思量,可以尽早公开,公诸于世让对手企业有所了解,作为明面上可出手的利益筹码。如果希望制造新闻事件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起到品牌宣传或广告的作用,可以选择晚公开,当竞争对手对本企业造成压力时体现本企业的专利实力。尤其能利用这一点的是美国专利,申请时可以选择不公开,授权后即作为攻击对手的武器。占领型企业拥有一定的专利经营和盈利能力,可以利用专利经营部分补贴研发投入。


  三、制约型企业。通常,制约型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技术。这是这类企业往往属于跟随型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资金有限,研发实力不强。在跟随竞争对手或行业龙头的过程中,不断试图在被跟随企业的版图中抢占据点积攒筹码。制约型企业的核心技术追随某一竞争对手的技术路线,跟随竞争对手的技术步伐,对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依赖程度极大,其申请专利实际是在与被跟随企业争抢技术点和市场份额。


  制约型企业申请专利多为在被跟随的竞争对手专利基础上的改进、变型、或者再创新的“围包”专利,见缝插针的抢夺被跟随企业的“蛋糕”。然而随着制约型企业的发展,这绝非长远之计。在别人的院子里搭椅子种树,当制约型企业的业务不断增长发展瓜分争夺被跟随企业市场的能力越来越大时,必然会引起被跟随企业的不满和忌惮,届时被跟随企业绝不会再坐视不理。因此积极寻找被跟随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上突破点,在被跟随企业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另辟新径,降低对所跟随企业的技术依赖程度,或者致力于发展改进技术,在对手核心技术周边形成严密的隔围圈,应用合围策略摆脱竞争对手的制约,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而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被跟随企业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所申请的“围包专利”将为企业争取获得交叉许可甚至技术联盟打下基础。


  制约型企业的专利申请地域可以先以自身产品的生产经营地为主,尽量绕开被跟随企业的营销版图,以免引起被跟随企业的关注和警惕。随着企业专利实力和技术实力的增强,悄悄将合围专利的申请地域摸进竞争对手的领地。如若实在绕不开竞争对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短时期内批量集中申请,利用数量和质量给竞争对手造成压力。制约型企业的专利盈利能力一般,如果技术研发跟的上来,合围专利布置的出色,在与所跟随的竞争对手合作或联盟的过程中获取到额外的利益也并非不可能。


  众所周知,专利文献的一大特点是寓技术、法律和经济这三种情报信息于一体。专利文献的这个特点是它优于其他科技文献的最主要的一点[3]。进一步拓展来讲,企业的专利工作和专利文献一样,也具有经济、法律和技术这三种特性。企业专利工作中,确定专利战略选择申请策略,其实就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技术、法律、经济特性合适的组合和比重的结果。


  传统思维的企业更多注重的是专利的技术特性和法律特性。即申请专利保护当前应用和未来发展的技术,利用专利的排他性这一法律特性阻止竞争对手使用,从而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而专利的经济特性,检索分析专利大数据信息了解竞争对手技术脉络,在竞争对手门下挖掘技术点抢先申请专利,应用这些专利进行转让、许可、诉讼、警告、合作等操作,甚至融资、质押变身为切实的金融资本,也应当是企业专利工作考虑的重要方面。


  现如今不同的企业,对专利技术、法律、经济特性的使用和侧重不同。从三种类型企业专利申请策略的简要分析中可以看出,保护型企业的研发能力最强,专利的技术特性最重。占领型企业和制约型企业的原始研发实力较弱,技术特性减弱经济特性增强。虽然都兼具技术和经济特性,占领型企业技术来源相对独立,对竞争对手的技术依赖程度较低,其对申请的竞争对手技术路线的专利可以灵活利用运营的程度更高,经济特性更明显。


  现实中,专利三特性在企业的中的组合应用并非一成不变。很多企业兼具多重特点,并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分类中。比如具有技术实力的保护型企业在保护自身技术的同时还具有占领型企业的特点,利用额外的研发精力和专门的资金申请对手企业技术路线中的专利,能够运营这些专利为公司赚取更多的利益。再比如占领型企业或者制约型企业,当企业研发实力逐渐增强,或者技术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从占领型企业或者制约型企业逐渐转变为保护型企业,原本存在于竞争对手技术领域里的专利群也可以作为企业专利经营的资本保留甚至不断扩大。归结为一点,对于技术特性较强的企业,如保护型企业。当资金充裕的时候,可以筹备启动经营类专利,将专利的经济特性加入企业的运营模式中。对于技术实力较弱的企业,经济特性有时可以补充技术特性的不足。对于经济特性较强的企业,当技术发展成熟后,可以加大对自身技术的专利覆盖和投入。


  企业专利申请策略的选择、组合、扩展,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来源、技术类型、技术实力、经济实力、企业定位和发展战略、以及整个供应链市场等因素综合考虑。无论企业选择何种商业模式和专利策略,保护自身技术阻止竞争对手使用,在竞争对手的专利版图里抢占领地威胁压制竞争对手,或者其他方式,归根结底都是企业或者企业当家人对专利的经济特性、法律特性和技术特性的选择组合的结果。(| 李鸿儒 北京汉能创昱科技有限公司专利主管)
 

(编辑:汪诚)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