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报道 > 详情

张江:年孵化科技型企业千余家

发布时间:2013/11/23 7:37:25 来源:人民日报

  每30秒世界上就有一人使用张江的创新产品,每天诞生至少30个创意软件,每月近2000个有效发明专利,每年孵化1000余家科技型企业……这是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里诞生的数字。

  与横跨黄浦江两岸470.5平方公里、“1区18园”布局的示范区对应的,却是一个在编人员仅30人,被业内称为全国最小的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

  倾听企业需求

  提升创新能力

  对张江很多生物医药企业来说,一个好消息是,它们进口材料的通关时间从2.5天缩短至了1.5天。

  由于“生命”短暂,部分生物材料快速通关尤为关键。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张江与浦东海关建立了“海关·张江贸易便利化互动平台”,大大节约了通关时间。同时,该平台还将推进张江模拟口岸功能,推动口岸区域一体化建设。

  如今,全球前12的生物医院企业,已经有7家在张江安了家。

  对管委会的工作,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振全将其总结为“小政府、大张江,小机构、大服务”12个字。“我们不做汇报式的门槛管理,不做命令式的指挥棒管理,做的多是了解园区和企业的需求。”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光刻机研制企业,在集成电路产业体系中具有战略性意义。“园区从来没有对我们产值有什么要求,相反总是询问我们还要什么样的服务。”该公司总经理贺荣明说。

  “张江只做自己能做的,市场能做好的,我们就不去干预,我们只去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曹振全说,管委会走进企业,只关注提升创新能力,不以GDP论英雄。

  统筹不统权

  放权不放责任

  最近,张江金桥园管委会副主任李幼林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因为即将落户金桥的上海通用四期项目,从地块动迁到项目审批仅用了8个月。如果审批延后一年投产,可能要损失300亿。

  高效的审批,得益于张江率先承接了行政审批权下放的试点工作。

  园内的事情园内办结。今年6月,上海市政府将包括土地出让审批权在内的13类20项市级行政审批权下放至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点。“从立项到审批走完全过程,通常比原来缩短了3/4的时间。”李幼林说。

  “我们是统筹不是统权,但放手也绝不是放弃责任”,曹振全说,管理者要拿得起,放得下。难啃的骨头,难破的题要勇于承担,行政上该做的减法,该舍弃的也绝不含糊。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王晖,回国后创办了盛美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并研发了国内首台十二英寸单片兆声波清洗设备,但在投入一亿多元做研发后,面对首台设备订单,企业没有足够资金来进行创新成果产业转化。在此关头,张江专项资金及时提供担保,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据悉,张江专项已从每年25亿增加至33亿,旨在带动各类资源向示范区汇聚,以符合张江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方向,并和分园自身产业导向相衔接。而管委会的重点任务是,避免“1区18园”的同质化和无序发展。

  海纳百川

  营造公平环境

  成立仅5年的“网上超市”——1号店,已经成为中国规模、品类均占行业领先地位的B2C电子商务企业。员工超过1000人,吸引了超过4700万的网站用户和接近1000万的手机用户。它的创业者都是曾经任职于全球大型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

  在张江,类似1号店由高层次人才创业的例子比比皆是。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侯劲表示,上世纪90年代,张江的创业者能级还比较低,但是没有最初海纳百川的胸怀,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多高能级的人才创业,也不会有如今的快速发展。

  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这句口号已经成为张江管理者的共识。

  2009年,国内最大的线上外语教育网站沪江网进驻张江。沪江网联合创始人于杰表示,当初选择进入张江,看重的就是园区宽容、公平的创新创业环境。现在,作为园区内为数不多的文化类企业,沪江网也投入到文化环境的营造,通过推广“阅读张江”、“文化张江”来打造创业软环境。

  曹振全说,有创新环境和优秀人才的支撑,相信到2020年,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新区,应该不是梦。


(编辑:白逸群)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