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报道 > 详情

海淀创新孵化器已成创业新生力量

发布时间:2013/5/7 9:02:49 来源:北京商报

  一幅海淀区营造创新创业发展环境的新蓝图已徐徐展开;良好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有力地助推着海淀区创新创业的发展。北京商报记者日前在海淀区召开的2013年孵化器工作交流会上了解到,海淀区已初步形成了传统创业孵化服务机构与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并存,物理孵化与虚拟孵化相结合,国有、民营、民非等多元机构性质互补,服务内容涵盖投资、孵化、培训、联盟、媒体等各个环节,服务范围覆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企业孵化、专业技术服务、后续支撑等全价值链的区域创业服务生态体系。

  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

  已入驻70家企业

  规划建设用地26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3780平方米,整体高度80米,地上21层,建筑面积76649平方米,地下3层,建筑面积25645平方米。

  这个体量宠大的建筑就是位于北四环学院桥东北角的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这座大厦拥有良好的办公、研发环境,配备了举办各类会议、培训的公共服务区域,引入了天使投资、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商务服务、员工餐厅、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

  截至目前,大厦已入驻企业70家,其中包括“千人计划”入选者创办的研发机构及创业企业9家、“高聚工程”入选者创办的创业企业4家、“海聚工程”入选者创办的创业企业2家、“瞪羚企业”7家。

  除此以外,基地内进驻的其他高端企业40余家。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或行业领域。

  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

  入孵企业累计收入超22亿元

  与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相距10公里的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孵化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件园孵化器”),是一家专业的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企业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机构。

  这家孵化器在逾十年的孵化服务探索与实践中,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入手,逐步建立起了适合软件企业成长与发展的“一中心七平台”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软件园孵化器累计引进企业519家,其中留学人员企业128家,孵化器投入创业扶持资金累计达1500多万元,入孵企业累计总收入超过22亿元,企业累计获得政府资助逾5000万元,企业累计获得风险投资近10亿元。其中软通动力(联合创新)、恒泰艾普、网秦天下3家企业陆续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亮相。北京中讯四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交远洲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在新三板上市。

  此外,依托园区作为国际科技园协会正式会员单位的国际资源,经过不断的国际化实践与探索,软件园孵化器逐步摸索出一条跨国技术转移合作之路。

  创新型孵化器

  已成创业孵化体系新生力量

  在海淀区,像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和软件园孵化器这样的机构并不是个案。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海淀区拥有87家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41家,其中国家级14家,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11家;大学科技园19家,其中国家级12家;留创园21家科技企业加速器5家,高端人才创业基地1家。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海淀区各类创业服务机构中,创新型孵化器成为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创业孵化体系的新生力量。

  以创新工场为代表的新型孵化器,通过开展早期投资、产业链资源整合、搭建专业技术平台、创业导师辅导等深度服务,以投资者的眼光对项目进行选择孵育,将企业孵化前移至项目孵化、团队构建等环节,进一步增强了中关村创新创业活力。

  这些孵化器推动企业创建和快速发展,成为创业服务新业态。新型孵化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搭建“天使投资网络”,提高投资收益在孵化服务收入中的比重,探索出“天使投资+创新产品构建”、“创业培训+天使投资”等新型孵化模式,典型代表机构有创新工场、车库咖啡、3W咖啡、厚德创新谷、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等。

  支持平台建设

  提升孵化器产业培育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新型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在海淀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海淀园的支持。

  据介绍,海淀区一直以来长期支持创业孵化机构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市场服务、产业咨询、政策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引进等服务,提升孵化器自身服务能力,增强了孵化器产业培育能力,为区域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数据显示,2012年,牡丹孵化器升级为国家级孵化器,北航科技园等5家大学科技园获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占总数29%;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人社部认定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5家孵化器机构设立孵化器基金总额2.09亿元,其中9家孵化器机构对36家在孵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投资金额2645.9万元。累计425家在园企业获得社会投资(含风险投资)达72亿元,仅去年一年,就有53家企业获得社会融资;22家孵化器建立了创业导师团队,创业导师107人;50%的孵化机构搭建了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在园企业提供研发条件,并围绕平台建设,聚集和培养一批区域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通过政策引导

  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为了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海淀区还修订出台了核心区“1+10”政策体系,实施《海淀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办法》和《海淀区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支持办法》等政策,安排8000多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创业服务机构配合区域开展业态调整、给在孵高成长企业提供低成本办公空间、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培育留学生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海英人才”专项奖励等。

  海淀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机构在区域设立孵化器,加大在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中关村西区等重点功能区的孵化器建设力度,构建涵盖“孵化器-加速器-定制办公空间-购地自建”等在内的全方位产业发展空间支撑体系。

  创新人才服务平台

  形成人才聚集高地

  据悉,海淀区已逐步形成引才、育才、聚才的人才服务体系。

  自201253日开业以来,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通过评审批准入驻的高端人才创业企业22家;5名入驻企业领军人物申报并成功当选“2012年度首批高聚工程”。

  此外201110月入选中组部首批“顶尖千人计划”(3位入选者之一)的国际纳米科技界杰出科学家王中林院士,筹建“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研究所”。

  截至2012年底,孵化器累计吸引留学人员4123人,新增255人;累计入选中央“千人计划”63人,新增10人;累计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103人,新增19人;累计入选中关村“高聚工程”74人,新增14人。

  孵化器创新服务

  已辐射国内外

  据介绍,一直以来,海淀的孵化器一直在尝试于国外建立分支机构,建设海外高端创业者向国内转移的服务平台。

  2012年,清华科技园与瑞安集团、北极光创投和硅谷银行联合创建的创源孵化器在硅谷开幕,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合作筹办的清华科技园英国孵化器也即将设立。清控科创与海淀区政府在硅谷合作共建“中关村科创硅谷孵化器”,推动全球创新联动工程,加快国际化进程。

  同时,为了帮助中国企业积极拓展芬兰等北欧市场,不断提升国内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能力,积极汲取北欧先进国家的创新智慧和创新发展路径。今年47日,中芬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在中关村软件园正式启动,平台不仅为中芬两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技术与市场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创新合作平台,同时也为促进中关村链接以北欧为代表的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实现创新合作与共同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方彬楠)

 

 

(实习编辑:白逸群)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