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报道 > 详情

苏州高新区:全力打造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

发布时间:2018/12/13 10:13:35 来源:中国科技网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苏州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运河时代”迈向“太湖时代”,成为苏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千年苏州点燃了一台创新驱动的新引擎、打开了一扇改革开放的新窗口。


  自2003年以来,苏州高新区科技发展资金从每年2000余万元增至6.6亿元,增长了33倍;201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41亿元,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在江苏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二。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起点,高新区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区长吴新明表示,针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新区将坚持创新引领不动摇,通过引进、打造重大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提升区域创新能级,全面推进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建设,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最前列,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


  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8.9% 大力构筑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9月7日,由苏州市委研究室和科协联办的“专家双月座谈会”在苏州高新区举行,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王世文等专家学者业界精英齐聚一堂深度探问求解“建立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苏州怎么干?”论坛上,高新区企业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亮出在苏州城西这片创新热土上的生动实践:长光华芯通过多年研发和不断创新,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研发和量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公司,拥有从芯片设计到量产的完整工艺平台,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突破国内“缺芯少魂”产业格局。


  长光华芯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高新区对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的深刻思考和实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世界工厂式”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继续担当创新发展“主引擎”。为此,高新区对标先进地区,根据IT产业集聚等区域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有条件、有优势的领域集中突破,着力打造先导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特色新兴产业,形成了清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创新引领方向。高新区人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就是要加速“高新制造”向“高新智造”“高新创造”跨越,增强区域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今的高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峥嵘初显。新能源企业阿特斯在全球率先采用了第四代光伏技术——湿法黑硅技术进行产业化应用,为2018年国家“领跑者”和“超级领跑者”基地成功研发并推出了10款满分领跑组件。固德威全新一代光伏逆变器在59个国家的杰出设计产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全球顶级工业设计奖项——2018年德国红点设计奖。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医疗器械产业获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289亿元、增长8.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8.1%和55.3%。


  与此同时,创新链和产业链日益融合,制造业能级不断提升。2018年度第一批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名单中,高新区企业佳世达、西门子等6家企业智能生产车间成功入选。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入选的企业中,西门子电器和美视伊汽车等企业成为高新区为数不多的拥有两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的企业。截至9月,大中型和规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97.26%,有效建有率94.75%。


  另外,高新区还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重点依托兵器214所、中航雷电院等骨干军工科研院所,发挥中核苏阀、华旃航天电器等一批承担军工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和东菱科技、长光华芯等一大批“民参军”企业优势,加快形成全领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军民结合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的新高地。


  为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壮大科技创新企业阵营,高新区特别加强了产业顶层设计,在编制完成《高新区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又发布《金融机构集聚发展若干政策》《鼓励企业上市挂牌若干意见》《加快高新区总部经济若干意见》《苏州高新区瞪羚企业培育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等,并研究出台全区“1+5”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军民融合、智能制造5个先导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为全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夯实政策基础。


  根据《瞪羚企业》发展目标,到2022年,高新区将力争集聚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瞪羚企业150家、瞪羚培育企业200家、上市企业累计超30家;并发挥瞪羚企业等的示范引领效应,带动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


  100余家“大院大所”扎根 加速攀登价值链高端


  最近,高新区企业天准科技透露,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坐标测量仪已经达到全球顶尖水平,最高精度可以达到0.3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百分之一。


  由此,中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掌握同等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第三个国家。该创新项目的突破,进一步为我国精密制造业提供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


  创新型企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高新区将大院大所作为重要创新策源地,大力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今年以来,南京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苏州研究院、吉林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伯明翰—东南大学苏州联合研究院等17个重大创新载体签约落地,高新区累计集聚大院大所超过100家。


  高新区引进科研院所,不是为了建“盆景”,而是围绕自身的产业链需求打造创新链。在这个思路下,高新区始终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大院大所落地,如何才能体现价值?“引进一个大院大所,就能培育起一个新兴产业。”中科院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周成虎介绍,5年前落地苏州高新区后,中科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以中科院为带动,吸引10多家地理相关的研究载体和众多产业转化企业落户。


  如今,高新区内越聚越多的大院大所,正源源不断释放创新原动力。中科院地理所苏州基地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地理时空云平台。浙大苏研院“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人员规模141人,引进17个科研团队,注册10家企业,成立5个专业研究中心。截至9月,全区共引进孵化企业1300家,完成全年指标的91%,产业化项目418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借助平台建设吸引集聚了一大批优秀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以人才引进、培育来引领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高层次人才达2.52万人,引进领军人才超900人次;2017年成功获批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人才服务水平也持续得到优化。同时,全区正力争到2020年实现硕士以上高端人才超过3万人,其中博士3000人,引进和培育各类领军人才超过2000人。


  下一步,高新区将进一步拓展与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高校以及中科院系院所合作,充分发挥合作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和应用性研究、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和人才交流等工作,力争到2020年,新增30家重大创新载体(平台)。


  科技服务 精准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


  10月12日,在“苏高新杯”第五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系列活动中,多家创新型企业在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板(江苏)区域中心挂牌上线,进入一片开拓创新、大有可为的“蓝海”。


  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板(江苏)区域中心是高新区不断促进创业与科技金融结合,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高地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项科技服务创新举措。


  2017年8月,太湖金谷获得团中央批复,正式成为官方许可机构,担任青创板(江苏)区域中心运营单位。2018年4月12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板(江苏)区域中心正式落户苏州高新区。业务开展成立至今,中心累计服务100余家企业(项目),推动超50家企业(项目)成功挂牌青创板。


  实际上,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关举措,高新区最近还出台了《苏州高新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方案要求,三年内,力争在高新区基本建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突出开放包容,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上求突破。”一直以来,苏州高新区积极营造适宜创新的生态环境,凭借良好的人才扶持政策、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及金融支持政策等,积极构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扶持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进而形成创新的森林。


  对创新企业来说,创业孵化服务必不可少。目前,高新区共拥有省级以上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其中国家级6家),在孵企业700余家;依托科研院所加速推进技术转移转化,技术合同交易额稳步上升;检验检测服务方面,以东菱振动、中国赛宝(华东)实验室等为代表,逐步向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检测技术集成延伸。预计到2020年,在研发设计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和技术转移服务方面的企业和人才以及服务收入均呈爆发式增长。


  在科技金融服务方面,除了积极宣传科技金融政策,把实惠带给企业之外,高新区的金融服务在全省先行一步,以苏高新创投为核心,搭建科技金融平台、集聚科技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科技金融生态基本形成。相继建立了“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太湖金谷”等平台,实现与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无缝高效对接。先后获批全国“创业投资示范基地”、全国“保险与科技结合综合创新试点地区”等称号。


  同时,高新区还联合招商局集团共同打造“苏州金融小镇”,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五山环绕,生态优美,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一批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入选苏州市第一批特色小镇、江苏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据了解,目前苏州金融小镇已集聚类金融服务机构、基金投资机构440多家,集聚资本规模近800亿元,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形成了各种金融业态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高新区还打造了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也为进一步发掘基础好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高区域知识产权工作整体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集聚区入驻累计超过8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链。同时,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机构陆续成立或进驻,极大地满足了进驻服务机构的各种需求。截至今年10月底,高新区有效发明专利超过20件的企业达到56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超过85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0.35件,继续保持全市第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1倍。


  近年来,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医疗器械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入选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一个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正在高新区逐步建成。

 


(编辑:汪诚)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